农村基层三级预防是农村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具体措施。农村基层三级预防是以农村全体居民为对象,对未发生疾病和发病后各个阶段的整个过程的预防。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过程中,农村基层三级预防是农村基层预防保健的核心。农村基层三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村基层一级预防
农村基层一级预防也称农村基层病因预防,或称为农村基层危险因素预防,主要目的是针对发病前期,用各种措施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农村基层一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营养、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中老年保健、食品及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婚姻咨询、优生优育、精神心理卫生、环境保护、卫生法律法规等。一级预防能够用比较低的投入获得比较高的效益,是最经济、最富有成效的疾病预防措施。
(二)农村基层二级预防
农村基层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目的是使无症状患者、亚健康状态者的疾病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及时处理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征候,阻断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和防止伤残。针对传染性疾病,农村基层二级预防还包括早期隔离和早期报告,以免造成流行和暴发。农村基层二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普查、筛检与特殊体格检查、防止急性疾病转成慢性疾病、防止传染病蔓延、控制传染病流行等。农村基层二级预防对农村基层延缓或阻止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基层三级预防
农村基层三级预防也称临床期预防,主要目的在于康复,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三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等。农村基层三级预防是农村基层获得健康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它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体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家庭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