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一些部位的触摸,以察其大、小、冷、热、硬、实、陷等程度,以了解患儿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寒热虚实情况。
1.按皮肤: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肤热汗出,为热蒸于外;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阴液耗脱之证。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
2.按头囟:按察小儿头囟的大小、凹凸、闭合的情况,头颅的坚硬程度等。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弱、精亏骨弱;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按胸胁: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会聚之所。若搏动太强,节律不匀,为宗气内虚外泄;若搏动过速,伴喘促,是宗气不继之证。胸骨凸出,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骨后凸,如龟之背是为骨疳;胸骨凹陷,呈漏斗状,称漏斗胸;肋骨串珠,肋缘外翻等均为佝偻病之表现,为虚羸之证。正常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婴儿不超过2cm,学龄期儿童肋缘下一般不应触及肝。正常新生儿脾脏在左肋缘下1~2cm处可扪及,1岁以后不应触及。正常肝脾质地软,无压痛。髓外造血、充血、感染、胆汁潴留等因素及代谢病、肝脾占位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脾肿大及质地改变。
4.按腹部:正常小儿腹部柔软、温和,按之不胀不痛。按察腹部,右上腹胁肋下触及痞块,或按之疼痛,为肝肿大;左上腹胁肋下触及有痞块,为脾肿大,多为气滞血瘀之证。剑突下疼痛多属胃脘痛;脐周按之痛,可触及团块,推之可散者,多为虫证。
大凡腹痛喜按,为虚为寒;腹痛拒按,多为实为热;腹部胀满,叩之如鼓者为气胀;叩之音浊,按之有液体波动之感,脐突者,多有腹水;右下腹按之疼痛,兼发热,右下腹拘急者多属肠痈。
5.按四肢:平时手足冷者多为阳气虚弱;手足心发热多为阴虚内热或内伤乳食。高热时四肢厥冷为热深厥深;四肢厥冷,面白唇淡者,多属虚寒;四肢厥冷,唇舌红赤者,多属真热假寒之象。
上一篇:中西医助理考点:小儿基本脉象
下一篇:产后小便不通的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