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卫生局的通报,一些销售量大的品种和进口合资品牌降价幅度进一步加大,外企品牌药价平均降幅达到10%,比如,拜耳公司的阿卡波糖(拜糖苹)和硝苯地平(拜新同),在北京地区销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每年可使社会和医保支出分别减少2589万元和1266万元;氨氯地平类(络活喜、施慧达等)更可达到5100余万元;中成药用量较大的银杏叶类产品达到近3000万元;大输液类产品也达到近2400万元。
去年9月,北京基药招标方案正式向社会披露。新发布的《2012年北京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方案》称,在本次集中采购招标和采购中采取“左右联动,上下衔接”的联动模式。一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直言,这基本上就是修正后的“安徽模式”。此外,“降价”仍是方案的重点要求。方案显示,在传统的基药中标数目规则“一品三剂型二规”基础上,北京除去最低价中标厂商外,另增加2家综合评分最高的企业中标;大医院也按产品新中标价格执行。
中信建投相关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此次招标是针对北京基层医疗机构的,因此,从政府降价的出发点来看,首先就是要包含医院15%加成率的这一部分。也就是说,降幅一定是超过15%的。此次招标针对2009年老版307种基药加上北京市增补的212种产品,因此,此次招标尚未包含2012年版新增加的基药品种,比如第二代胰岛素、氯吡格雷等。“此次北京基药招标26%的降幅从全国来看并不是最低的,2011年上海基药招标降幅在39%,2010年安徽基药招标降幅在53%,降幅都比北京大,对当年医药行业增速影响有限。”该分析师表示,对于那些竞争性产品,比如基础抗生素等大普药的降幅可能远远大于26%,某些品种的降幅可能超过50%,一旦这些品种被大幅降价之后,将会加快退出北京市场。
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