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首先由Savary和Kussmal于1856年描述。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的炎症,故又称为“主动脉弓综合病征”、“缩窄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本名为目前我国的统称。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风湿、结核、红斑狼疮或外伤史等。近年来有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理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中医学中无类似病名c有人认为与“伏脉”、“血痹”相似。汉代《金匮要略》中指出,“血痹病……寸口关上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和本病症血管缩窄、血流不畅及肢体麻木等症相类。伏脉,则更接近无脉症的特征。清代陈修园进一步指出:“血痹者,血闭而不行。”
现代中医最早报道的是针灸治疗(1959年),1963年出现首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章。自此以后的30余年,有关报道日趋增多,最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达164例之多。
上一篇: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诊疗方法
下一篇: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