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胁痛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2-02-22        作者:

  胁痛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印可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胁痛是由湿热外邪侵犯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致,伴有寒热表证,且起病急骤,同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或目睛发黄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呈浮数或滑数;内伤胁痛是由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所引起,不伴有恶寒、发热的表证,且起病缓,病程较长。
  2.辨在气在血 一般说来,气滞以胀痛为主,且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症状的轻重每与情绪变化有关;血瘀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还有的胁痛是气血同病,气滞血瘀,尤应注意鉴别。
  3.辨虚实 其与病程有关,一般说来病程短、来势急的因肝郁气滞、血瘀痹阻或外感湿热之邪所致的胁痛属实,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病程长、来势缓的因肝血不足、络脉失养所致的胁痛属虚,症见疼痛隐隐,久久不解而喜按,脉虚无力。在临床上,胁痛的病人,往往是虚实并见,既有湿热内蕴之实,又有肝血不足之虚,临床辨证尤应注意。
  治疗原则
  胁痛的治疗应着眼于肝胆,但在治疗原则上应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胁痛宜用理气、活血;虚证胁痛宜用滋阴、柔肝。所以,们临证指南医案》说:“杂证胁痛,皆属厥阴肝经,以肝脉布于胁肋,故仲景旋覆花汤、河间金铃子散及先生(叶氏)辛温通络、甘缓理虚、温柔通补、辛泄宣瘀等法皆治肝著胁痛之剂。”另外胁痛因湿热病邪所致者,治以利湿清热解毒,临床还应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区别对待。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