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转归预后
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互见或实中夹虚,或虚中夹实。如攻伐太过,实胀可转为虚张;如复感外邪,或过用滋补壅塞之剂,虚胀亦可出现实胀的症状。气滞湿阻证及时予疏肝理气、除湿消满之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若失治、误治,水湿可从寒化或热化,或气滞日久,瘀血内积,病情进一步加重。寒湿困脾证用温阳散寒、化湿利水之剂,使寒去阳复,水湿得泄,可取得疗效;若水湿较重,迁延日久伤及脾肾之阳,可转化为脾肾阳虚之证。湿郁日久,或过用温热之晶,亦可化热,转变成湿热蕴结之证。湿热蕴结证用清热化湿利水之剂,如热清邪退胀消,气畅滞化水泄,可望获得好转;若久治不愈,邪深入络,可成肝脾血瘀之证。若湿热久羁,耗伤阴液,伤及肝肾可转化为肝肾阴虚之证。总之,气、水、血鼓与鼓胀各证候间可以互相转化。本病初期,虽腹胀大,正气渐虚,合理治疗,尚可带病延年;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瓮,青筋暴露,脐心突起,鸭溏,四肢消瘦,或见脾肾阳虚证,或见肝肾阴虚证,则预后不良;若见出血、神昏、痉厥则为危象。
预防与调摄
注意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及时治疗黄疸和瘕积患者。注意营养。避免饮酒过度,避免与血吸虫、疫水接触,避免精神刺激,避免接触对肝有毒物质。本病患者应多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腹水明显而小便少者,宜忌盐。’寒湿证应忌生冷,阳虚证可予腹部热敷,适当配合外治法。
上一篇:厥证的概述及主要证候特证
下一篇:鼓胀的分证论治及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