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肺痨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
发布时间:2012-02-13        作者: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痨的基本概念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转归预后 

  若正气比较旺盛,或得以及时正确的治疗,本病可逐渐康复。若邪盛正虚,病情可进行性加重,趋向恶化,由肺虚渐损脾肾心肝,由阴及气及阳,形成五脏亏损,则预后不良。若正气较虚,正邪相持,病势起伏,:病情慢性迁延,亦属难治。肺痨预后好坏与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治疗迟早有很大关系,如《肘后备急方·治尸注鬼注方》说:“觉知此候者,便宜急治之。”《明医杂著·劳瘵》说:“此病治之于早则易,若到肌肉消铄,沉困着床,脉沉伏细数,则难治矣。”提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与调摄

  在预防及护理方面,历代医家一贯强调对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如元代上清紫庭追痨仙方,就主张病者死后将尸体火化,防其传染旁人,以至灭门。《古今医统》指出,气虚饥饿忌接近患者,以免在吊丧问疾时乘虚染触。并对家属、医生提出保健预防措施和药物消毒方法,要求在接触患者时,须要饮食适宜,不可饥饿,体若虚时,可服补药,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增强正气是防止传染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