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肺痨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2-02-13        作者: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痨的基本概念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

  1.辨病理属性 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临床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发展,则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
  2.辨主症 临床应根据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症,辨其证候所属。
  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根据体质强弱分别主次,但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若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正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肺痨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摄生等综合治疗,这对于病情缓解和康复都具有重要作用。故《明医杂著·痨瘵》提出:“然必须病人爱命,坚心定志,绝房室,息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否则虽服良药,亦无用也。”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