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失眠的分证论治及方药
发布时间:2012-02-27        作者:

  失眠的分证论治及方药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黄连清心,当归养血,生地滋阴,朱砂安神,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共奏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宣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痰热内扰
  症状: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加黄连、山栀清心泻火。本方为清热化痰降气常用之方剂。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
  若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若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以决渎壅塞,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宿食积滞较甚,见有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可加保和丸消导和中安神。  ·
  ·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交通心肾,心神可安。此外,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也可酌情选用。
  ·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者。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健脾安神,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血虚较甚,加熟地、芍药;阿胶;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夜交
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咣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证,
多属气血不足,治拟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
  ·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