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肥胖的分证论治及方药
发布时间:2012-02-27        作者:

  肥胖的分证论治及方药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胃热滞脾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方药: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小承气汤方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佐以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保和丸用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利湿;连翘清热散结。两方合用有清热导滞化积之功,适用于胃热滞脾之实热积滞型肥胖。  

  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引起肥胖而兼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沉有力,亦可用枳实导滞丸。方中以大黄泻热攻积,枳实行气消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湿,全方消导化积,清热祛湿,使湿热清,积滞除,胀满消,肥胖减。 

  ·脾虚不运
  症状:肥胖壅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
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仿己黄芪汤。
  方中以四君子合黄芪、山药、苡仁健脾益气渗湿,用防己加猪苓、泽泻利水,共奏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消胖减肥之功。肢肿甚者加大腹皮、桑白皮;腹胀便溏者加广陈皮、莱菔子;肥胖气短,畏寒肢冷者加肉桂,重用参、芪,温阳益气,健运水湿。
  ·痰浊内盛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方药:导痰汤。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生姜降气化痰,枳实行气化痰,南星祛风化痰,诸药共奏化痰消痞之功。临床可酌情加用白术、泽泻、决明子等健脾利湿通便之品。痰浊化热者,心烦不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加竹茹、黄芩、栝蒌仁清化痰热。
  ·脾肾阳虚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脾肾,温阳化气,利水化饮;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白术健脾燥湿,以利水湿;白芍缓急且利小便;甘草益气和中;生姜助桂附以温阳散寒;佐白术、茯苓以温散水气,共奏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之功。若气短自汗,加人参、黄芪;尿少肢肿加泽泻、猪苓、茯苓、大腹皮;腹胀便溏者加川朴、陈皮、苍术、莱菔子;畏寒肢冷者加补骨脂、仙茅、仙灵脾、益智   

  ·气滞血瘀
  症状:体形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弦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祛瘀;四逆散行气和血散结;桔梗、枳壳升降气机,宽胸除满;牛膝通利血脉,清化瘀热;合失笑散之蒲黄、五灵脂,加强通利血脉,活血散结之功。两方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散结之功,而适用于气血瘀滞型肥胖。瘀热内结,表现,b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加茵陈、山栀、大黄、黄芩等;气机郁滞,胸闷气粗,脘腹胀满,加郁金、厚朴、陈皮、莱菔子等;兼见湿热内停,纳呆脘痞,舌红苔黄腻,加虎杖、夏枯草、泽泻、防己。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