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淋证的辩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2-02-16        作者:

  淋证的辩证论治及治疗原则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辨证要点
  1.辨明淋证类别 由于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辨别不同的淋证,就抓住了辨证的要领,有利于指导辨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热淋为例,它是湿热蕴结膀胱所致,属于实证,应用清热通淋利尿之法,以祛其邪;而血淋的病叽虽与热淋有相似之处,均属于下焦有热,但它是由于热盛灼伤血络,治疗除清热利尿外,还须参以凉血止血之品,且血淋尚有属于阴虚火旺、虚火扰动阴血所致者,故与热淋不同。
  2.审察证候虚实 在区别各种不同淋证的基础上,还需审察证候的虚实。一般说来,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以膀胱湿热、沙石结聚、气滞不利为主;久病多虚,病在脾肾,以脾虚、肾虚、气阴两虚为主。同一淋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病机并非单纯划÷,如同一气淋,既有实证,又有虚证,实证由于气滞不利,虚证缘于气虚下陷,一虚一实,迥然有别;又如同一血淋,由于湿热下注,热盛伤络者属实;由于阴虚火旺,扰动阴血者属虚;再如热淋经过治疗,有时湿热尚未去尽,又出现肾阴不足或气阴两伤等虚实并见的证候;石淋日久亦可伤及正气,阴血亏耗,而表现为气血俱虚的证候。
  3.注意标本缓急 因为各种淋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同时存在,所以辨证上就有一个标本缓急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候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等标本关系,来进行分析判断。以劳淋转为热淋为例,从邪与正的关系看,劳淋正虚是本,热淋邪实为标;从病因与证候关系看,热淋的湿热蕴结膀胱为本,而热淋的证候为标,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当以治热淋为急务,从而确立清热通淋利尿的治法,选用相应的方药,待湿热渐清,转以扶正为主。同样在石淋并发热淋时,如尿道无阻塞等紧急病情,仍应先治热淋,再治淋;此外,若石淋不愈,则热淋仍有再发之可能,故治疗热淋以后,必须根治石淋。
  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者,治宜清热利湿;以热灼血络为主者,治宜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者,治宜通淋排石;以气滞不利为主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所以徐灵胎评们陆证指南医案·淋浊》指出:“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匮要略》说:“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而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发汗之剂。因淋证为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故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