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膀胱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肾与膀胱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肾膀胱病证的治疗要点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如下:
1.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肾虚之证,一般分阴虚、阳虚两类。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阴虚者忌辛燥,忌过于苦寒,宜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助阳之品,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至于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阴阳并补。
3.肾阴亏虚,阴不制阳,往往导致相火偏亢,此为阴虚生内热之变,治法以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肾阳虚衰,在温肾补火的原则下,必须佐以填精益髓之血肉有情之品,资其生化之源。 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虚寒证候,多与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有关,当以温肾化气为 法;
4. 肾气不固,宜固摄肾气;阳虚水泛,宜温阳化水。膀胱湿热蕴结,日久多损伤及肾,而肾虚之人,气化失职,又易导致膀胱湿热逗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当分别缓急主次而治
5.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肾阴亏虚,可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当育阴潜阳;或肺虚及肾,肾不纳气,喘促气短,治当补肺温肾纳气;或水不上承,心火偏旺,心肾不交,治宜清心滋肾,引火归元;或肾阳虚衰,火不燠土,睥阳衰弱,治宜温补睥肾。临证之际,应从整体出发,在治肾的同时,参治它脏。
上一篇:湿阻的主要症候及特征
下一篇:肾膀胱病证的病机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