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脾胃肠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
发布时间:2012-02-06        作者:

  脾胃肠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是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以下是主要内容:

  脾胃肠病证是指在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病因的作用下,发生在食管、脾胃、肠道的一类内科病证。常见病有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的痢疾、湿阻等,在外感病证中讨论;胃肠的出血病证,在血证中论述。

  主要证候及特征

  脾胃同居中焦,功能各异。胃主纳,脾主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生化气血之功。肠为腑,以通为顺,司传导之能。脾病多虚,有气虚、阳虚之分,脾为阴土,易被湿困而失健运;胃病多实,常为寒热、饮食所伤,胃为阳土,易化燥伤阴,亦可因燥屎内结,而致腑气不通。尚有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气滞日久,瘀血内停。亦可见其他脏腑病证乘克相侮脾胃肠而为病者。

  ·脾胃虚弱 1.主要脉症:胃纳不佳,肢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满肠鸣,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2.证候特征:本证以脾胃气虚所引起的饮食、四肢、脘腹等病变表现为主;脾胃虚弱与中气下陷有程度上的区别,气陷是在气虚见症上兼有下坠感或脱肛。 ·脾阳虚衰 1.主要脉症;脘腹不适,或绵绵作痛,喜温喜按,面色咣白,腹胀食少,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2.证候特征:本证首先具有脾气虚证候,同时有阳虚生寒的表现;本证与脾胃虚弱的鉴别是兼有阳虚生外寒的形寒肢冷等证候。

  ·胃阴不足:1.主要脉症:脘腹不适,饥不欲食,口干唇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特征:具备一般阴虚的表现,同时有饥不欲食、干呕等。

  ·寒邪客胃:1.主要脉症:胃脘冷痛,重则拘急作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呃逆呕吐,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 2.证候特征:具备寒邪致病的特点,如冷痛拘急,喜热恶凉等。

  ·胃肠积热:1.主要脉症:脘腹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口干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证候特征:具有胃肠积热伤津的特点,如脘腹灼痛,渴饮,便干等。 .

  ·食滞胃肠:1.主要脉症: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其气臭秽,大便不爽,臭如败卵,恶闻食 臭,舌苔厚腻,脉滑实 2.证候特征:具有食积的特征表现,如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

  ·湿邪困脾:1.主要脉症:脘闷纳呆,口中粘腻,头重如裹,身重肢倦,口淡不渴,大便稀薄,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缓。 2.证候特征:具有湿邪中阻特点,如脘闷纳呆,身重肢倦等。

  ·肝气犯胃:1.主要脉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杂,忧思恼怒则痛甚,苔薄白,脉弦。恶心呕吐,吞酸嘈 2.证候特征:脾胃证候再兼有肝郁气滞表现,如胸胁胀痛,急躁易怒,暖气叹息等。

  ·瘀血内停: 1.主要脉症:脘腹刺痛,痛处不移,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紫暗,脉涩。 2.证候特征:具有瘀血证的特点,如刺痛有定处,舌质紫暗等。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