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的概述及主要症候特征是中西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胆胀概述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胆胀多发生在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因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有关。本病特点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远期疗效、减少复发更为显著。
胆胀病始源于《内经》。在《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亦很准确。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对其论述更加精确、详细,所立的方剂如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方剂。秦景明《症因脉治》所列“胆胀者柴胡疏肝饮”及《柳州医话》所立一贯煎皆为历代治疗胆胀习用而有效的方剂。叶天士们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为后世临床辨证治疗积累了经验。近年来,在辨证治疗胆胀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在古方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些有效方剂,既往多主张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案例,现在也可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取得成功。
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相似,临床见有以右胁痛胀、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本病的证候特征是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同时伴发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证有虚实,实则胀痛、刺痛、灼热剧痛,或为气滞、或为瘀血、或为郁热、或为湿热;虚则隐隐作痛,或时作时止,又有阴虚、阳虚之别。
上一篇:胆胀的主要病因病机
下一篇:中医诊断学考点呕血与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