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危险性界限 血脂或脂蛋白水平经常超过正常界限应考虑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血脂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性别、年龄、家族史或遗传、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疾病等,因而不适合确立一个规定的正常值范围。欧、美国家从血脂或脂蛋白水平达到某一种程度时对CHD的发生和发展有危险性考虑,确定了高血脂和高脂蛋白血症的危险性界限,便于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规划于1988年发表的第一个ATP(成人治疗计划,ATPI),概括地提出了一整套治疗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措施,经过5年的实践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于1993年发布了ATPⅡ。ATPⅡ再次确认血TC增高特别是LDL-C增高可增加CHD危险,反之,降低血TC和LDL-C可减少CHD危险性;HDL-C低下是CHD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CHD危险状态,给予不同的处理。ATPⅡ的某些具体内容对我们有参考价值。例如,非LDL-C的其他CHD危险因素如表14-23;对血清TC和HDL-C水平进行了初步分级(表1424)。
目前对于血清TG水平与CHD的因果关系尚未阐明。回顾以往的很多前瞻性研究,常常将血浆TG与HDL-C,LDL-C,TC水平和其它已知的CHD危险因表14-23非LDL-C的其他CHD危险因素放在一起考虑,结果经多变量统计分析,血清TG水平就显得不是一种独立的CHD危险因素。单独降低TG水平来预防CHD的临床试验尚未进行。然而,血清TG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代谢角度考虑TG在调节HDL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一致认为TG水平过高或HDL-C水平过低,不论血清TC水平如何,通常应该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治疗。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高脂血症防治标准,但基本上采用以上标准,制定适合本国和东方世界人群的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标准和临床措施已在进行之中。
(二)影响血脂和脂蛋白水平的因素 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遗传、体重、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多种疾病、药物、生理、精神状态等等,血脂水平还随季节的转变而变动。
血脂水平在出生时较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成年后,血清TC、TG、LDLC仍随年龄而增高,且总是男性高于女性,直至50~55岁之后女性增高超过男性,老年期开始血脂水平下降,两性水平接近。血清HDL-C水平在儿童期较高,男、女性差别不大,少年期略下降,成年后上升缓慢并趋平稳,在此期间女性水平高于男性,直至60岁以后两性水平接近。
不同国家和地区血脂水平随年龄变化的曲线类型基本相同,但增高的程度则不相同。欧美国家人群的血清TC、LDL-C水平增长较高,HDL-C水平较低,但欧、美国家婴儿与中国和日本婴儿脐带血血脂水平十分接近,这说明血脂水平与人种关系并不大,而与出生后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不同关系较大。曾有流行病学的资料证明日本在美国檀香山的移民因长年来适应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因而他们的血脂平均水平与当地居民相仿。
食物胆固醇和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使LDL受体数目减少,血TC和LDL-C增高,过多热量的摄入会引起超体重,常常伴有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许多患者单独减轻体重可使血清TG水平正常化,结合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可使HDL-C水平提高10-20%。
吸烟可降低HDL-C水平,而且是一种CHD的强危险因子,戒烟可提高HDL-C并降低CHD危险性。
血脂水平因进食和代谢的特点出现昼夜变化,一般以禁食12小时以上晨间取静脉血为标准。因此,高脂血症的诊断必需考虑以上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在间隔一定时期内多次测定才能反映个体的真正血脂基础水平。
上一篇:高脂蛋白血症治疗方法
下一篇:高脂蛋白血症病因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