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概念及辩证是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类实践技能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证,既可单独为患,亦可见于多种疾病。古代文献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等。
【辨证】
1.实证
主症 发病急,呕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或伴寒热。
兼见呕吐清水或痰涎,食久乃吐,大便溏薄,头身疼痛,胸脘痞闷,喜暖畏寒,苔白,脉迟者,为寒邪客胃;食入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大便燥结,口干而渴,喜寒恶热,苔黄,脉数者,为热邪内蕴;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纳差,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者,为痰饮内阻;呕吐多在食后精神受刺激时发作,吞酸,频频嗳气,平时多烦善怒,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犯胃。
2.虚证
主症 病程较长,发病较缓,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
兼见饮食稍有不慎,呕吐即易发作,时作时止,纳差便溏,面色白,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者,为脾胃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