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的RA 患者为缓慢起病,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出现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小关节肿痛、僵硬;8%~15%的患者可以在某些外界因素如感染、劳累过度、手术分娩等刺激下,在几天内急性起病。RA 发病时常伴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伴有低热。除关节表现外,亦可见肺、心、神经系统、血液、眼等受累表现。
(一)关节表现
典型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周围大小关节均可受到侵犯,但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足 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肘、肩、踝、膝、颈、颞颌及髋关节。远端指间关节、脊柱关节极少受累。病初可以是单一关节或呈游走性多关节肿痛。受累关节因炎症充血水肿和渗液,呈梭形肿胀。当活动减少时水肿液蓄积在炎症部位,引致晨起或休息后僵硬和疼痛,称为晨僵(stiffness morning)。晨僵是RA 突出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可超过1小时以上,晨僵时间长短是反映滑膜炎症程度的一个指标。关节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炎症侵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周围组织,最终导致关节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常见关节畸形有尺侧腕伸肌萎缩,使手腕向桡侧旋转、偏移,手指向尺侧代偿性移位,形成指掌尺侧偏移;近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掌指关节脱位;肘、膝、踝关节强直畸形等。
(二)关节外表现
病情严重或关节症状突出时易见。受累脏器可以是某一器官,也可同时多个内脏受累,受累程度也不同,故临床表现也不甚一致。
1﹒皮下结节
15%~25%的患者伴有类风湿皮下结节。可出现在RA 任何时期,但以病程晚期,RF 持续阳性,有严重全身症状者多见。结节易发生在关节隆突或经常受压部位,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足跟腱鞘、手掌屈肌腱鞘、膝关节周围等。结节大小约0.2~3c m,呈圆形或卵圆形,触之有坚韧感,无压痛。结节也可见于胸膜、心包、心瓣膜、肺、脑等组织。若结节影响脏器功能可出现受损脏器的症状。一般来说,类风湿结节出现提示RA病情活动,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关节炎症缓解时,与病情表现不一致。
2﹒肺部表现
包括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和类风湿尘肺等。胸膜炎常见于疾病活动期,广泛的胸膜病变可引起小至中等量胸水,常为渗出液,白细胞计数增多,RF 常阳性,补体水平降低,蛋白、胆固醇和乳酸脱氢酶均可增高,但糖含量明显低下。并发间质性肺炎时,可表现为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致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类风湿尘肺多发生于从事矿工职业患者。
3﹒心脏表现
RA 可伴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瓣膜炎。临床上有明显表现的心包炎很少,大多发生在RA 病情活动时。心包积液量往往较少,渗出液特点与类风湿胸膜炎相同。极少数患者可发生心包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3%~5%的患者心瓣膜上可见类风湿结节。可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早发现无症状和体征的类风湿结节,其中二尖瓣最常见,可引致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病变是全身广泛血管炎的一部分,但冠状动脉炎并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罕见。
4﹒神经系统表现
RA 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周围神经纤维病变可致受损神经感觉分布区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或萎缩,出现垂腕、足下垂或腕管综合征。RA 的脊髓病变主要是因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椎体半脱位等导致的脊髓和脊神经根受压表现。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约占36%,临床可有颈背部疼痛、四肢无力、瘫痪甚至突然死亡。椎体基底动脉受压可引起眩晕、一过性脑缺血、四肢无力等症状。RA 脑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痴呆等。
5﹒其他
眼部损害常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炎、巩膜炎、巩膜外层炎等;胃肠系统可出现食管炎、胃炎、溃疡等,多与治疗药物有关。16%~65%的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贫血,可能为疾病持续活动所致慢性消耗、体内蛋白和铁的代谢障碍、治疗药物所致纳差、消化道失血或炎症介质抑制红细胞生成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