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黄疸的主要症候及特征是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以下是重要内容:
辨证要点
1.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一般预后良好;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脘I:司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2.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阳黄属湿热为患,由于感受湿与热邪的程度不同,机体反应的差异,故临床有湿热孰轻孰重之分。区别湿邪与热邪的孰轻孰重,目的是同中求异,使治疗分清层次,各有重点。辨证要点是,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而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3.急黄 为湿热夹毒,郁而化火所致。辨灼阴、伤气、动血及窍闭的变化为其重点。给邪以出路。由于湿邪郁滞于中、下二焦,故湿邪的去路在于通利小便。《金匮要略》有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明训。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重要方法。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可耗伤脏腑阳气,损其功能;热为阳邪,其性燥烈,可耗灼脏腑阴液,伤其形质。所以,热重治疗时应注意清热护阴,否则利湿太过会重伤阴液,使热更甚;湿重,应注意化湿护阳,否则苦寒太过会损其阳气,使湿反难化;调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郁脾壅、瘀血阻络的病机,防止转变为积聚、鼓胀;久病宜注意扶助正气,即滋补肝肾、健运脾 症状:黄疸初起,目白睛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乏力,舌苔薄腻,脉浮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本方意在解除表邪,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方中麻黄、薄荷辛散外邪,使邪从汗解;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湿;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赤小豆淡渗利小便,给湿邪以出路;茵陈清热利湿以退黄;加姜、枣、甘草调和脾胃。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解毒。 一般表证轻者,麻黄、薄荷用量宜轻,取其微汗之意;目白睛黄甚者,茵陈用量宜大,可用至15~30g;热重者酌加金银花、栀子。
上一篇:癫病的主要证候及特征
下一篇:黄疸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