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瘰疬的辩证论治
发布时间:2012-05-31        作者:
  瘰疬的辩证论治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内治法

  (一)气滞痰凝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痰热内生,随经络循至颈部,痰凝气结而成结块;病在初期,尚未化热,故皮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二)阴虚火旺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潮热、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与虚火互结而成结块;阴虚火旺,则潮热;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火伤肺络,故咳嗽,痰中带血丝;虚火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三)气血两虚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辨证分析:气血不足,不能酿化为脓,故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头晕;脾失健运,则胃纳不香,精神疲乏;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香贝养营汤加减。

  二、外治法

  初期局部结块处可敷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中期外敷冲和膏,如脓成未熟可用千捶膏。若脓已熟宜切开排脓,创口宜大。后期用七三丹或八二丹掺于药棉纳入溃口,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如肉芽红活,脓腐已尽时,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女口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药线,也可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