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执业 >> 考试资料
鼻出血的中西医诊断
发布时间:2012-05-29        作者:
  鼻出血的中西医诊断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鼻出血局部原因如外伤、新生物,全身原因如高血压、血液病等。据统计,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易出血区,或下鼻道后部近下鼻甲后端鼻咽静脉丛区。轻者在滴数滴血后即可自行停止,严重者可以呈凶猛的致死性出血。所以处理时,除积极止血外,还应找到出血的原因及部位。

  【诊断】

  一、现代医学

  首先,不要将上消化道及下呼吸道出血误诊为鼻出血。确诊为鼻出血后,就应进一步找到出血的部位及原因,特别是全身因素,如特异或特异性感染、高血压、血液病、尿毒症、磷、砷、汞中毒、内分泌疾病、某种维生素缺乏、遗传病、如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等病人应进行相关的全面检查。

  二、中医学

  鼻出血属中医“鼻衄”范畴,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1.病因病机: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虚实两类。虑为阴虚、气虚;实为血热、气逆。

  (1)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犯肺,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溢鼻中,而致鼻衄。

  (2)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脉外,而为鼻衄。

  (3)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鼻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

  (4)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术,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溢鼻窍,而成鼻衄。

  (5)久病不愈,优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不统血,气失摄纳,血不循经,渗溢脉外,而致鼻衄。

  2.辨证依据:鼻中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

  3.临床分型

  (1)肺热型: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干口燥,呼气烘热,或咳嗽痰黄,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2)胃热型:鼻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燥口干或口臭,烦渴引饮,或胃脘不舒,嘈杂胀满,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3)肝火型:鼻血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型:鼻血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苔少,脉细数。

  (5)气虚型:鼻血渗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心慌气短,语声低怯,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缓弱。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