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概述及主要症候特征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呕吐的概述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干呕与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论治上大致相同,所以合写在一起。呕吐是内科常见病证,除脾胃肠病证之外,其他多种急慢性病证中,也常出现呕吐症状。
《内经》对呕吐的病因论述颇详。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火郁之发,……疡痱呕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厥阴司天,风淫所胜,食则呕”;“少阴之胜,,炎暑至,呕逆”;“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申满,食饮不
化,阴气上厥,……呕而密默,唾吐清液”,阐述了外感六淫皆可引起呕吐。另外,尚指出呕吐与饮食停滞有关,以及对肝、胆、脾在呕吐发生中的作用等都有论述,奠定了本病的理论基础。仲景对呕吐的脉因证治阐发甚详,创立了许多至今行之有效的方剂,且指出呕吐有时是机体排除胃中有害物质的反应,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曰:“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这类呕吐不可止呕,邪去呕吐自止。 .
本病虽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见症,但往往兼有胃痛、痞满、腹痛等胃肠症状,反之呕吐之症亦常出现在其他脾胃肠病证之中,辨证时应分清主次。
呕吐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以出现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性胃炎、心因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肝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等,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呕吐临床证候特征不尽一致,或干呕,或无声而呕吐,或声高而呕吐,甚或呕吐如喷;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复出,或不食干呕;或呕吐新入之食,或呕吐不化之宿食,或呕吐涎沫/区吐之物或多或少。呕吐常有诱因,如闻及特殊气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以及寒暖失宜等因素,皆可诱发呕吐,或使呕吐加重。本病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嘈杂等,呕吐多偶然发生,但亦有反复发作者。其证候特征尚由于寒热虚实之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上一篇:呕吐的主要病因病机
下一篇:阳痿的转归预后及预防与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