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的概述及主要症候特征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痿病的概述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范畴。因多发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
《内经》论痿颇详,《素问·痿论》论述了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痿大法,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其他篇章还就痿与岁运的关系及病因诊断等予以了论述。又据五脏所主,提出了“痿壁”、“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命名和分类;并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针刺治痿大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讨论。直到金元,张子和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
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故其本源,又复大异。”《丹溪心法》不但立专篇论述痿病,而且明确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从而与张氏一起纠正了“风痿混同”之弊,他还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又首创名方虎潜丸。《景岳全书·痿证》强调“非尽为火证……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并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们临证指南医案·痿》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证候特征
本病临床上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要证候特征,也是各证共同特点。本病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但病有急缓与虚实不同。起病急者,发展快,肢体不用,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显,多属实证;发病缓,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不用者,多属虚证。
上一篇:中西医考点痿病的病因病机
下一篇: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