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痢疾的病因病机是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的重要考点,以下是主要内容:
1.外感时邪疫毒 这是痢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感受湿热之邪,痢疾多发于夏秋之交,气候正值热郁湿蒸之际,湿热之邪内侵人体,蕴于肠腑,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二是感受疫毒之邪。疫毒者,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这种邪气之产生及其致病流行,往往与反常气候有关。所谓“疫气乃异气也,不在六气正化之中”;“疫痢之一方独感者,疫气独盛于一身也”。疫毒邪气,混杂伤人,相互传染,造成痢疾流行。
2.饮食不节 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肠胃;二是因食用不清洁的食物,疫邪病毒从口而入,积滞腐败于肠间,发为痢疾。 痢疾为病,发于夏秋之交,这个季节暑、湿、热三气交蒸,互结而侵袭人体,加之饮食不节与饮食不洁,邪从口入,滞于脾胃,积于肠腑。饮食、湿热积滞其中,与气血胶结,传导失常,脂络受伤,遂成痢疾。
痢疾病位在肠腑,肠司传导之职,传送糟粕,又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邪客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凝滞腐败,因而痢下赤白脓血。脾胃主受纳、运化之职,升清降浊。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职,饮食积滞阻之于肠腑。《医碥·痢》说:“不论何脏腑之湿热,皆得入肠胃,以胃为中土,主容受而传之肠也。”由此可知,脾胃损伤,可直接影响于肠,所以痢疾病变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痢疾的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由于时邪疫毒或饮食不节而积滞于大肠,以致气血壅滞,与病邪相搏结,肠腑气机阻滞,通降不利,因而产生腹痛、大便失常之症。热郁湿蒸,气血凝滞,腐败肠间,以致肠腑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赤白脓血下痢,所谓“盖伤其脏腑之脂膏,动其肠胃之脉络,故或寒或热,皆有脓血”。 肠腑传导失司,由于气机阻滞而不利、肠中有滞而不通,不通则痛,腹痛而欲大便则里急,大便次数增加,便又不爽则后重,这些都是由于通降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之故。
由于人体的体质有阴阳盛衰的不同,痢疾病机的转化又有不同。素体阳虚者,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再加之饮食不洁,邪气食积于肠中,遂为寒湿之痢。素体阳盛者,湿热内蕴,食用不洁之物,从热而化,乃成湿热之痢。不过,“痢因暑热者多,寒者少”;“种种痢疾,总由湿热入胃 (肠),此一句便可悟病形矣”,所以临床上以湿热痢为多见,实证为主。 再者痢疾因治疗不及时,或素体中焦虚弱,正虚邪恋,或治疗不当,苦寒太过,收涩过早,或患者兼其他病如胃痛、胁痛等,以致迁延日久不愈,或时愈时发,反复不休,转为慢性;或正虚邪留,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或正气疲惫,由脾及肾,使病情复杂而缠绵。
上一篇:痢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中西医助理考点痢疾的主要证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