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要求 |
| 一、细菌的形态与 | 1.细菌大小与形态 | ⑴细菌的大小 | 熟练掌握 |
| 结构 | ⑵细菌的形态 | ||
| ①球菌 | 掌握 | ||
| ②杆菌 | 掌握 | ||
| ③螺形菌 | 掌握 | ||
| 2.细菌的结构 | ⑴细菌的基本结构 | ||
| ①细胞壁 | 掌握 | ||
| ②细胞膜 | 掌握 | ||
| ③细胞质 | 掌握 | ||
| ④核质 | 掌握 | ||
|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 | |||
| ①荚膜 | 掌握 | ||
| ②鞭毛 | 掌握 | ||
| ③菌毛 | 掌握 | ||
| ④芽孢 | 掌握 | ||
| 3.细菌形态检查法 | ⑴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 了解 | |
| ⑵染色标本检查法 | |||
| ①单染发 | 了解 | ||
| ②复染法 | 了解 | ||
| 二、细菌的生理 | 1.细菌的生长繁殖 | ⑴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 |
| ①细菌的化学组成 | 了解 | ||
| ②细菌的物理性状 | 了解 | ||
| ⑵细菌的营养物质 | |||
| ①水分 | 了解 | ||
| ②碳源 | 了解 | ||
| ③氮源 | 了解 | ||
| ④无机盐类 | 了解 | ||
| ⑤生长因子 | 了解 | ||
| ⑶细菌的生长繁殖 | |||
| ①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 掌握 | ||
| ②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 掌握 | ||
| 2.细菌的人工培养 | ⑴培养基 | ||
| ①基础培养基 | 掌握 | ||
| ②营养培养基 | 掌握 | ||
| ③选择培养基 | 掌握 | ||
| ④鉴别培养基 | 掌握 | ||
| ⑤厌氧培养基 | 了解 | ||
| ⑵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
| ①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了解 | ||
| ②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了解 | ||
| ③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
| 了解 | |||
| ⑶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 |||
| ①在医学中的应用 | |||
| ②其它方面的应用 | 了解 | ||
| 了解 | |||
| 3.细菌的代谢产物及 | ⑴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 ||
| 意义 | ①细菌对糖和蛋白质的分解 | 了解 | |
| ②细菌的生花反应 | 了解 | ||
| ⑵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 |||
| ①毒素和侵袭性酶类 | 了解 | ||
| ②热原质 | 了解 | ||
| ③抗生素 | 掌握 | ||
| ④维生素 | 了解 | ||
| ⑤色素 | 了解 | ||
| ⑥细菌素 | 了解 | ||
| 4.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 掌握 | ||
| 原则 | |||
| 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 1.细菌的分布 | ⑴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掌握 |
| 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掌握 | ||
| ⑶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 | |||
| ①正常菌群 | 掌握 | ||
| ②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 掌握 | ||
| ③条件致病菌 | 掌握 | ||
| ④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 掌握 | ||
| 2.消毒与灭菌 | ⑴物理消毒灭菌法 | ||
| ①热力灭菌法 | 掌握 | ||
| ②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 | 了解 | ||
| ③滤过除菌法 | 了解 | ||
| ④超声波 | 了解 | ||
| ⑵化学消毒灭菌法 | |||
| ①消毒剂 | 掌握 | ||
| ②防腐剂 | 了解 | ||
| ③化学疗剂 | 了解 | ||
| 四、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1.细菌的变异现象 | ⑴形态与结构变异 | 了解 |
| ⑵菌落变异 | 了解 | ||
| ⑶毒力变异 | 了解 | ||
| ⑷耐药性变异 | 了解 | ||
|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 | ⑴细菌染色体 | 了解 | |
| 质基础 | ⑵质粒 | ||
| ①质粒的基本特征 | 了解 | ||
| ②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 掌握 | ||
| ⑶转位因子 | 了解 | ||
| ⑷噬菌体 | |||
| ①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 了解 | ||
| ②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 了解 | ||
| 3.细菌变异的发生机 | ⑴基因突变 | 了解 | |
| 制 | ⑵基因转移与重组 | ||
| ①转化 | 了解 | ||
| ②接合 | 了解 | ||
| ③转导 | 了解 | ||
| ④溶原性转换 | 了解 | ||
| 4.细菌变异的实际应 | ⑴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应用 | ||
| 用 | ①病原学诊断 | 了解 | |
| ②临床治疗 | 了解 | ||
| ③传染病预防 | 了解 | ||
| ⑵在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 | 了解 | ||
| 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 了解 | ||
| 五、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 1.细菌的致病性 | ⑴细菌的毒力 | 了解 |
| ①侵袭力 | 了解 | ||
| ②毒素 | 掌握 | ||
| ⑵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 |||
| 2.机体抗菌免疫 | ⑴非特异性免疫 | 了解 | |
| ①屏障结构 | |||
| ②吞噬细胞 | 了解 | ||
| ③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 了解 | ||
| ⑵特异性免疫 | |||
| ①体液免疫 | 了解 | ||
| ②细胞免疫 | 了解 | ||
| ③抗感染免疫特点 | 了解 | ||
| 3.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 ⑴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 掌握 | |
| ⑵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 掌握 | ||
| ⑶感染类型 | |||
| ①不感染 | 掌握 | ||
| ②隐性感染 | 掌握 | ||
| ③潜伏感染 | 掌握 | ||
| ④显性感染 | 掌握 | ||
| ⑤带菌感染 | 掌握 | ||
| 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⑴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 掌握 |
| ⑵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 |||
| ①基本结构 | 掌握 | ||
| ②辅助结构 | 了解 | ||
| 2.病毒的增殖 | ⑴病毒的增殖周期 | ||
| ①吸附 | 了解 | ||
| ②穿入 | 了解 | ||
| ③脱壳 | 了解 | ||
| ④生物合成 | 了解 | ||
| ⑤组装与释放 | 了解 | ||
| ⑵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 | |||
| ①病毒的异常增殖 | 了解 | ||
| ②病毒的干扰现象 | 了解 | ||
| 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 | ⑴物理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
| 影响 | ①温度 | 掌握 | |
| ②辐射 | 掌握 | ||
| ⑵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
| ①脂溶剂 | 了解 | ||
| ②消毒剂 | 掌握 | ||
| 4.病毒的变异 | ⑴基因突变 | 了解 | |
| ⑵基因重组 | 了解 | ||
| 5.病毒分类 | ⑴病毒的分类方法 | ||
| ①据生物学性状分类 | 了解 | ||
| ②临床分类法 | 了解 | ||
| ⑵亚病毒 | |||
| ①类病毒 | 了解 | ||
| ②朊粒 | 了解 | ||
| 七、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1.病毒的感染方式 | ⑴水平传播 | |
| ①通过粘膜表面的传播 | 了解 | ||
| ②通过皮肤传播 | 了解 | ||
| ③医源性传播 | 了解 | ||
| ⑵垂直传播 | 掌握 | ||
| 2.病毒的致病机制 | ⑴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 ||
| ①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 了解 | ||
| ②形成包涵体 | 了解 | ||
| ③细胞转化 | 了解 | ||
| ④细胞凋亡 | 了解 | ||
| ⑵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 |||
| ①体液免疫损伤 | 了解 | ||
| ②细胞免疫损伤 | 了解 | ||
| ③病毒直接损伤淋巴细胞或淋巴器官 | 了解 | ||
| 3.病毒感染的类型 | ⑴隐性感染 | 掌握 | |
| ⑵显性感染 | |||
| ①急性感染 | 了解 | ||
| ②持续性感染 | 了解 | ||
| 4.抗病毒免疫 | ⑴非特异性免疫 | ||
| ①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 了解 | ||
| ②NK细胞的作用 | 了解 | ||
| ⑵特异性免疫 | |||
| ①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 了解 | ||
| ②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 了解 | ||
| 八、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 | ⑴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 |
| 法 | ①标本采集 | 了解 | |
| ②标本处理及运送 | 了解 | ||
| ⑵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查方法 | |||
| ①光学显微镜检查 | 了解 | ||
| ②电子显微镜检查 | 了解 | ||
| ③血清学检查法 | 了解 | ||
| ④病毒基因组检查 | 了解 | ||
| ⑶病毒的分离培养 | |||
| ①动物接种 | 了解 | ||
| ②鸡胚培养 | 了解 | ||
| ③组织(细胞)培养 | 了解 | ||
| 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 | ⑴人工自动免疫卫人网整理 | ||
| 则 | ①灭活疫苗 | 掌握 | |
| ②减毒活疫苗 | 掌握 | ||
| ③亚单位疫苗 | 了解 | ||
| ④基因工程疫苗 | 了解 | ||
| ⑵人工被动免疫 | 了解 | ||
| ⑶药物防治 | |||
| ①核苷类药物 | 了解 | ||
| ②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 了解 | ||
| ③干扰素及其干扰素诱生剂 | 了解 | ||
| ④抗病毒基因治疗 | 了解 | ||
| ⑤中草药 | 了解 | ||
| 九、逆转录病毒 |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卫人网整理 | ⑴生物学特性 | |
| ①形态结构 | 掌握 | ||
| ②基因组结构 | 掌握 | ||
| ③病毒的复制 | 掌握 | ||
| ④培养特性 | 了解 | ||
| ⑤理化性状与抵抗力 | 了解 | ||
| ⑵致病性与免疫性 | |||
| 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掌握 | ||
| ②临床表现 | 掌握 | ||
| ③致病机制 | 了解 | ||
| ④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 | 了解 | ||
| ⑶微生物学检查 | |||
| ①抗原检测 | 了解 | ||
| ②核酸检测 | 了解 | ||
| ③抗体检测 | 了解 | ||
| ④CD4T细胞计数 | 了解 | ||
| ⑷防治原则 | 了解 | ||
| 十、其他病毒 | 1.狂犬病病毒 | ⑴生物学特征 | 掌握 |
| ⑵致病性 | 掌握 | ||
| ⑶微生物学检查 | 了解 | ||
| ⑷防治原则 | 掌握 | ||
| 十一、人体寄生虫总论 | 1.寄生虫与宿主 | ⑴寄生虫及其分类 | 掌握 |
| ⑵宿主及其类别 | 掌握 | ||
| 2.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 ⑴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 ||
| ①夺取营养 | 了解 | ||
| ②机械性损伤 | 了解 | ||
| ③毒性作用与过敏反应 | 了解 | ||
| ⑵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 |||
| ①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 了解 | ||
| ②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 了解 | ||
| 3.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⑴流行的基本环节 | ||
| ①传染源 | 掌握 | ||
| ②传播途径 | 掌握 | ||
| ③易感人群 | 了解 | ||
| ⑵流行因素 | |||
| ①自然因素 | 了解 | ||
| ②生物因素 | 了解 | ||
| ③社会因素 | 了解 | ||
| ⑶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 |||
| ①控制传染源 | 了解 | ||
| ②切断传播途径 | 了解 | ||
| ③保护易感者 | 了解 |
分子生物学
| 一、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 1.核酸的化学组成 | (1)碱基、戌糖的结构、原子编号 | 掌握 |
| (2)碱基、戌糖的英文字母符号 | 掌握 | ||
| (3)核苷酸的形成、种类、命名 | 掌握 | ||
| (4)核苷酸的结构、命名及英文字母符号 | 掌握 | ||
| (5)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 |||
| 掌握 | |||
| 2.DNA的结构与功能 | (1)DNA一级结构的定义 | 掌握 | |
| (2)DNA一级结构链的方向 | 掌握 | ||
| (3)DNA双螺旋结构要点 | 掌握 | ||
| (4)环状双螺旋DNA超级结构 | 了解 | ||
| (5)DNA的基本功能 | 掌握 | ||
| (6)DNA的多样性 | 了解 | ||
| 3.RNA的结构与功能 | (1)RNA分布 | 了解 | |
| (2)mRNA结构与功能 | 掌握 | ||
| (3)tRNA结构与功能 | 了解 | ||
| (4)rRNA结构与功能 | 了解 | ||
| 4.核酸的理化性质 | (1)核酸的一般性质 | 了解 | |
| (2)核酸的紫外吸收 | 了解 | ||
| (3)核酸的变性、复性、Tm值、杂交的概念 | |||
| (4)Tm值与碱基的组成关系 | 了解 | ||
| (5)变性的本质 | |||
| 了解 | |||
| 了解 | |||
| 5.核苷酸的代谢 | (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意义 | 了解 | |
| (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 了解 | ||
| (3)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过程 | 了解 | ||
|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和TMP的生成 | |||
| (5)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全过程 | 了解 | ||
| 了解 | |||
|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掌握 |
| (2)基本组成单位 | 掌握 | ||
| (3)氨基酸结构特点 | 掌握 | ||
| (4)氨基酸的分类 | 掌握 | ||
| (5)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 掌握 | ||
| (6)肽、肽键、多肽的概念 | 了解 | ||
|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1)蛋白质的一般结构 | 了解 | |
|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了解 | ||
|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了解 | ||
|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了解 | ||
| (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 了解 | ||
| (6)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了解 | ||
|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1)蛋白质的电泳、透析的原理 | 掌握 | |
| (2)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 掌握 | ||
| (3)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 掌握 | ||
| (4)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 了解 | ||
| (5)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 掌握 | ||
| 4.蛋白质的分类 | (1)组成分类及分子形状分类 | 了解 | |
| (2)功能分类 | 了解 | ||
|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 1.DNA的生物合成 | (1)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 掌握 |
| (2)DNA复制的条件和特点 | 掌握 | ||
| (3)DNA聚合酶的种类 | 掌握 | ||
| (4)DNA聚合酶催化特性 | 了解 | ||
| (5)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 了解 | ||
| (6)基因突变及DNA损伤 | 掌握 | ||
| (7)DNA损伤修复的类型 | 了解 | ||
| (8)DNA切除修复的机制 | 了解 | ||
| (9)解链酶、拓朴异构酶作用 | 了解 | ||
| (10)基因突变类型 | 了解 | ||
| (11)DNA损伤光复活 | 了解 | ||
| (12)DNA重组修复机制 | 了解 | ||
| 2.RNA的生物合成 | (1)RNA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 掌握 | |
| (2)RNA转录合成的条件与特点 | 掌握 | ||
| (3)RNA聚合酶的种类、组成及作用特点 | 掌握 | ||
| (4)启动子的概念与结构特点 | |||
| (5)m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方式 | 掌握 | ||
| (6)tRNA、r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 了解 | ||
| 了解 | |||
|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mRNA的模板作用 | 掌握 | |
| (2)遗传密码概念特点 | 掌握 | ||
| (3)tRNA的作用及起始tRNA的特点 | 掌握 | ||
| (4)核糖体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 掌握 | ||
| (5)核糖体的循环的概念 | 了解 | ||
| (6)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 了解 | ||
| 4.基因的表达调控 | (1)基因表达的概念 | 了解 | |
| (2)操纵子的概念 | 了解 | ||
| (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的种类及特点 | |||
| (4)真核生物基因调控方式 | 了解 | ||
| 了解 | |||
| 四、基因 | 1.基因诊断概念 | (1)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 | 了解 |
| (2)基因诊断的特点 | 了解 | ||
| (3)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 了解 | ||
| 2.核酸分子杂交 | (1)核酸分子杂交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 | |
| (2)核酸分子杂交基本方式 | 掌握 | ||
| (3)探针的种类及制备 | 掌握 | ||
| (4)探针的标记物 | 掌握 | ||
| (5)探针标记方式及选择 | 了解 | ||
| (6)杂交信号检测 | 了解 | ||
| 3.聚合酶链反应 | (1)聚合酶链反应原理 | 掌握 | |
| (2)聚合酶链反应操作过程 | 掌握 | ||
| (3)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 掌握 | ||
| (4)耐热DNA聚合酶 | 掌握 | ||
| (5)聚合酶链反应条件的优化 | 了解 | ||
| (6)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 | 了解 | ||
| (7)聚合酶链反应相关技术 | 了解 | ||
| (8)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析法 | 了解 |
生物化学
| 一、蛋白质 | 同分子生物学第二单元 | ||
| 、酶 | 1.酶的催化作用 | 掌握 | |
| 2.酶的结构和功能 | (1)酶分子的组成 | 掌握 | |
|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 (1)底物浓度 | 掌握 | |
| 的因素 | (2)酶浓度 | 掌握 | |
| (3)PH | 掌握 | ||
| (4)温度 | 掌握 | ||
| (5)刺激剂 | 掌握 | ||
| 4.酶的抑制作用 | (1)不可逆抑制 | 掌握 | |
| (2)可逆抑制 | 掌握 | ||
| 5.酶的分类 | 掌握 | ||
| 6.酶与临床医学 | 掌握 | ||
| 三、三羧酸循环 | 1.代谢途径 | 掌握 | |
| 2.ATP和代谢 | (1)生物体内能量载体 | 掌握 | |
| (2)ATP的作用 | 掌握 | ||
| 3.三羧酸循环 | (1)乙酰辅酶A | 掌握 | |
| (2)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 | 掌握 | ||
| (3)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 掌握 | ||
| (4)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 掌握 | ||
| (5)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 掌握 | ||
| 四、糖代谢 | 1.概述 | (1)糖的消化吸收 | 掌握 |
| 2.葡萄糖的分解和代 | (1)糖酵解 | 掌握 | |
| 谢 | (2)糖的有氧氧化 | 掌握 | |
| 3.糖的储运与动员 | (1)糖原合成 | 掌握 | |
| (2)糖元分解 | 掌握 | ||
| (3)糖异生 | 掌握 | ||
| (4)糖的储运与动员的生理意义 | 掌握 | ||
| 4.血糖 | (1)血糖水平及调节 | 掌握 | |
| (2)高血糖与低血糖 | 掌握 | ||
| 五、脂类 | 1.三脂酰甘油的代谢 | (1)三脂酰甘油的组成与分布 | 掌握 |
| (2)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 掌握 | ||
| (3)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 掌握 | ||
| 2.胆固醇的代谢 | (1)胆固醇的化学与生理功能 | 掌握 | |
| (2)胆固醇的消化与吸收 | 掌握 | ||
| (3)胆固醇及其酯的合成 | 掌握 | ||
| (4)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与排泄 | 掌握 | ||
| 3.血脂及酯类的转运 | (1)血脂的组成和含量 | 掌握 | |
| (2)脂类在体内的转运 | 掌握 | ||
| 六、含氮化合物代谢 | 1.氨基酸代谢 | (1)氨基酸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 掌握 |
|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 掌握 | ||
| (3)氨基酸转变为生理活性物质 | 掌握 | ||
| 2.核苷酸代谢 | (1)核苷酸合成代谢 | 掌握 | |
| (2)核苷酸分解代谢 | 掌握 | ||
| 3.血红素代谢 | (1)血红素合成代谢 | 掌握 | |
| (2)血红素分解代谢 | 掌握 |
免疫学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要求 |
| 一、抗原 | 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卫人网整理 | (1)抗原的概念 | 掌握 |
| (2)抗原的分类 | |||
| ①胸腺依赖抗原 | 掌握 | ||
| ②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 掌握 | ||
| ③完全抗原 | 掌握 | ||
| ④半抗原 | 掌握 | ||
| ⑤超抗原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 |||
| ⑥佐剂 | 掌握 | ||
| 掌握 | |||
| ⑦丝裂原 | 了解 | ||
| 2.决定抗原的条件 | (1)异物性 | ||
| ①异种物质 | 掌握 | ||
| ②同种异体物质 | 掌握 | ||
| ③自身抗原 | 掌握 | ||
| (2)一定的理化性状 | |||
| ①大分子胶体 | 掌握 | ||
| ②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掌握 | ||
| ③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 | 掌握 | ||
| ④一定的物理性状 | 了解 | ||
| 3.抗原的特异性卫人网整理 | (1)特异性概念 | 掌握 | |
| (2)抗原决定簇 | |||
| ①概念 | 掌握 | ||
| ②重要的抗原决定簇T细胞和B细胞决定簇 | |||
| 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 掌握 | ||
| ③抗原决定簇的类型线形决定簇 | 掌握 | ||
| 构象决定簇 | |||
|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 掌握 | ||
| (4)交叉反应 | 掌握 | ||
| 掌握 | |||
| 掌握 | |||
|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1)异种抗原 | ||
| ①病原微生物 | 掌握 | ||
| ②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 掌握 | ||
| ③抗毒素 | 掌握 | ||
| ④异嗜性抗原 | 掌握 | ||
| (2)同种异型抗原 | 掌握 | ||
| (3)自身抗原 | 掌握 | ||
| 二、免疫球蛋白及抗体 | 1.概论 | (1)抗体的概念 | 掌握 |
| (2)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 掌握 | ||
| 2.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掌握 | |
|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 掌握 | ||
|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 掌握 | ||
| 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卫人网整理 | (1)IgG | 掌握 | |
| (2)IgA | 掌握 | ||
| (3)IgM | 掌握 | ||
| (4)IgD | 掌握 | ||
| (5)IgE | 掌握 | ||
| 4.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 (1)特异性结合抗原作用 | 掌握 | |
| (2)活化补体作用 | 掌握 | ||
| (3)与Fc受体结合作用 | |||
| ①调理吞噬作用 | 掌握 | ||
| ②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掌握 | ||
| ③介导1型变态反应 | |||
| 掌握 | |||
| 三、补体系统 | 1.补体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 (1)补体的概念 | 掌握 |
| (2)补体的理化性质 | 掌握 | ||
| 2.补体的激活 | (1)经典激活途径 | ||
| ①识别阶段 | 掌握 | ||
| ②活化阶段 | 掌握 | ||
| ③膜攻击阶段 | 掌握 | ||
| (2)旁路激活途径 | |||
| ①生理情况下的准备阶段 | 掌握 | ||
| ②旁路途径的激活 | 掌握 | ||
| ③激活效应的扩大 | 掌握 | ||
| 3.补体活化的调控 | (1)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 ||
| ①经典途径的调节 | 掌握 | ||
| ②旁路途径的调节 | 掌握 | ||
|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1)细胞毒及溶菌、灭菌作用 | 掌握 | |
| (2)调理作用 | 掌握 | ||
| (3)免疫黏附作用 | 掌握 | ||
| (4)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 掌握 | ||
| (5)炎症介质作用 | |||
| ①激肽样作用 | 掌握 | ||
| ②过敏毒素作用 | 掌握 | ||
| ③趋化作用 | 掌握 | ||
| 四、免疫细胞 | 1.淋巴细胞 | (1)T细胞 | |
| ①T细胞的发育和胸腺选择 | 掌握 | ||
| 阳性选择 | 掌握 | ||
| 阴性选择 | 掌握 | ||
| ②T细胞的表面标志 | 掌握 | ||
| T细胞抗原受体 | 掌握 | ||
|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 掌握 | ||
| (2)B细胞 | |||
| ①B细胞的发育 | 掌握 | ||
| ②B细胞成熟过程中的阴性和阳性选择 | 掌握 | ||
| ③B细胞的表面标志 | |||
| ④B细胞亚群及功能 | 掌握 | ||
| (3)自然杀伤细胞 | 掌握 | ||
| 掌握 | |||
| 五、肿瘤免疫 | 1.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 (1)体液免疫机制 | |
| ①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 掌握 | ||
| ②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掌握 | ||
| ③抗体的调理作用 | |||
| (2)细胞免疫机制 | 掌握 | ||
| ①T细胞 | |||
| ②NK细胞 | 掌握 | ||
| ③巨噬细胞 | 掌握 | ||
| ④树突状细胞 | 掌握 | ||
| 掌握 | |||
| 2.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1)对肿瘤抗原的耐受 | 掌握 | |
| (2)肿瘤抗原的突变与调变 | 掌握 | ||
| (3)MHC分子表达水平低下 | 掌握 | ||
| (4)肿瘤抗原表达的封闭 | 掌握 | ||
| (5)肿瘤诱发的免疫机制 | 掌握 | ||
| (6)FasL的作用 | 掌握 | ||
| 3.肿瘤的免疫治疗 | (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 了解 | |
| (2)主动免疫治疗 | 了解 | ||
| (3)被动免疫治疗 | |||
| ①抗肿瘤导向治疗 | 了解 | ||
| ②过继免疫疗法 | 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