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是初级护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作为异物的免疫制剂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其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如下:
1.一般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有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天。如接种活菌(疫)苗,则局部反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
(2)全身反应:一般于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度发热,持续1~2天。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5~7天)才有体温上升。此外,还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个别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散在皮疹。
多数儿童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是轻微的,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即可。局部反应较重时,用干净毛巾热敷;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 发生于少数人,临床症状较重。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O.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儿童在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或恐惧等情况下,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等症状,重者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知觉丧失。此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必要时可针刺入中、合谷穴,一般即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每次0.5~1ml.
(3)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即可痊愈。
(4)全身感染:有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功能遭受破坏者,接种活菌(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上一篇: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下一篇:儿童和少年的膳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