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
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及补充铁剂。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患者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适当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2)去因疗法 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此外,应控制慢性失血,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等。
(3)铁剂治疗 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制剂,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日4~6mg/kg,每日分3次,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注射铁剂应慎重。(4)输红细胞 一般病例不需要。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是: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急需外科手术者。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应愈少。Hb在30g/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缩红细胞4~6ml/kg;Hb在60g/L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
预防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瘦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的肠道失血。②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③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相关习题:男孩,10个月,母乳加米糕喂养,未添加其他辅食,近2个月来患儿面色苍白,食欲减退,肝脾轻度肿大,Hb80g/L,RBC3.5×1012/L,WBC正常。
1. 最可能的诊断是A.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 地中海型贫血
D. 混合性贫血E.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本病有助于确立诊断的检查是A. 骨髓检查
B. 血清铁蛋白测定C. 红细胞形态检查
D. 胎儿血红蛋白测定E. 血红蛋白量测定
3. 本病治疗,哪一项是正确的A. 铁剂加维生素C
B. 维生素B12加叶酸C. 维生素C加叶酸
D. 铁剂加抗生素E. 输全血
4. 本病治疗的早期有效指标是A. 血红蛋白量上升
B. 红细胞数上升C. 网织红细胞上升
D. 红细胞变大E. 红细胞中心浅染消失
「解析」 答案:1.A 2.B 3.A 4.C1. 母乳加米糕喂养,未添加其他辅食,铁摄入不足,Hb80g/L,RBC3.5×1012/L,WBC正常符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特点。
2. 根据患儿病史及末梢血象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查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有确诊意义。3.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补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精神饱满,食欲增加。因供红细胞于2~3天后上升,5~7天后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1~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3~4周达正常。
4. 网织红细胞上升是早期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