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国约占小儿先心病的50%.室间隔缺损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共存。按照胚胎发育特点,可分为膜周部、肌部缺损。肌部缺损又分为窦部肌肉缺损、漏斗隔肌肉缺损(以往称干下型)及肌部小梁部缺损。室间隔肌部缺损小者,有可能自然闭合。高位缺损多位于室间隔膜周部,缺损多较大。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面积、心室间压差及肺小动脉阻力,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1. 小型室缺(Roger病) 缺损直径<5mm 或缺损面积<0.5cm2/m2(体表面积)。2. 中型室缺 缺损直径5~15mm 或缺损面积0.5~1.0cm2/m2.
3. 大型室缺 缺损直径>15mm 或缺损面积>1.0cm2/m2.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稍增强(即所谓Roger病)。大型缺损出现体循环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呼吸急促,多汗,吃奶费劲常要间歇,消瘦、苍白、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甚至心力衰竭。有时出现声音嘶哑(系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当剧烈哭吵、咳嗽或肺炎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体检;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杂音最响部位可触及震颤。肺血流量大于体循环一倍以上时,在心尖区听到舒张期杂音(系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肺动脉第二音亢进。缺损很大且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右心室压力亦显著升高,此时左向右分流减少,甚至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形成永久性肺动脉高压时,患儿呈现持续青紫,即称艾森门格综合征。并发症与房间隔缺损相同,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关习题:3岁患儿,自幼反复患肺炎,平素食少,体弱。查体:生长发育落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3级全收缩期杂音,伴局限震颤,心尖区可听到低音调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胸片示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
1. 最可能的诊断为A. 室间隔缺损
B. 房间隔缺损C. 动脉导管未闭
D. 法洛四联症E. 肺动脉狭窄
2. 该患儿以后出现青紫,应考虑合并A. 房间隔缺损
B. 法洛四联症C. 肺动脉高压
D. 肺动脉狭窄E. 肺炎
「解析」 答案:1.A 2.C1.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粗糙3级全收缩期杂音,心尖区低调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为室间隔缺损的特点。
2. 青紫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表现。上一篇:缺铁性贫血治疗和预防
下一篇:儿科:原发型肺结核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