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
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常伴有轻度血小板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三系细胞减少。
2. 血清铁降低(<500μg/L),总铁结合力升高(>45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3. 血清铁蛋白 是体内贮备铁的指标,低于14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
4. 骨髓染色 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含铁颗粒的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减少。
5. 红细胞原卟啉 当幼细胞合成血红素所需的铁供给不足时,红细胞原卟啉值升高,一般>600μg/L.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2. 鉴别诊断
(1)慢性病贫血 系统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可呈小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多而铁粒幼细胞数减少。(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线粒体合成血红素功能障碍,为铁失利用性贫血。也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而总铁结合降低,骨髓铁粒幼细胞增多,环状铁粒幼细胞
>15%,细胞外铁增多。(3)海洋性贫血 常有家族史、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异常,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多。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骨髓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数增多。
相关习题:男性,72岁,面色苍白1年,近2月四肢麻木,患者长期独居,饮食不规律,大小便正常。
体检:贫血貌,舌苔剥脱、光滑,舌面可见裂纹,双肺呼吸音清,心尖部可闻及2/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血常规:Hb60g/L、MCV108fl、MCHC19pg,WBC3.5×109/L,PLT95×109/L.骨髓细胞学示:增生活跃,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可见“幼核老浆”现象。骨髓铁染色(-),铁粒幼细胞10%.1. 为明确诊断,患者下一步进行的检查应首选
A. 血清铁蛋白B. 血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C.Coombs试验D. 肝功、血清胆红素
E. 骨髓活检2. 该患者的治疗可采用的措施有,除了
A. 口服铁剂B. 应用维生素B6
C. 应用叶酸、维生素B12D. 输注红细胞
E. 应用雄激素3. 治疗有效的最早表现为
A. 红细胞形态正常B.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C. 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加D. 骨髓造血恢复
E. 白细胞恢复正常4. 经检查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其预后
A. 不良B. 一般C. 极差D. 极好E. 良好5. 该患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 常规口服叶酸B. 体育锻炼
C. 常规口服铁剂D. 改变烹调饮食习惯
E. 间断注射维生素B12「解析」 答案:1.B 2.E 3.C 4.E 5.D
1. 患者面色苍白1年,近2月四肢麻木,患者长期独居,饮食不规律,贫血貌,舌苔剥脱、光滑,舌面可见裂纹,双肺呼吸音清,心尖部可闻及2/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血常规:Hb60g/L、MCV108fl、MCHC19pg,WBC3.5×109/L,PLT95×109/L.骨髓细胞学示:增生活跃,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可见“幼核老浆”现象。骨髓铁染色(-),铁粒幼细胞10%.需要做血叶酸、维生素B12测定,以了解贫血的原因。2. 患者为中度贫血,该患者的治疗可采用的措施有,口服铁剂、应用维生素B6、应用叶酸、维生素B12
3. 治疗有效的最早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加,是因为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所致。4. 经检查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其预后良好。
5. 患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改变烹调饮食习惯,注意补充铁剂和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上一篇:血液系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下一篇:女性生殖系统: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