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知识点与相关习题:
临床表现与分期
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疾病。典型病例(指慢性期)的临床特点有:
(1)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多汗等代谢亢进表现及左上腹不适。(2)肝脾肿大,脾肿大更明显,常呈巨脾。
(3)淋巴结肿大。临床分期 慢粒的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 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病情稳定,常无贫血,血小板数正常,部分患者可增多。加速期常有发热,脾脏迅速增大,逐渐出现贫血,血小板可进行性减少或显著增高,嗜碱性粒细胞数>20%,血或骨髓原粒加早幼粒细胞> 10%,急变期的临床表现同急性白血病,是慢粒的终末期,外周血和骨髓象原粒加早幼粒细胞>30%。
相关习题:
男,30岁,发热2周,体检:T38℃,皮肤针刺处可见大片瘀斑,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血常规:WBC2.2×109/L、Hb97g/L、PLT14×109/L.骨髓中幼稚细胞占91%,浆内颗粒粗大,POX染色强阳性。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 血友病2. 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不可能出现阳性的是
A.CD33 B.CD20 C.CD15 D.CD34 E.CD133. 患者经检测染色体发现t(15;17)异常,其分子学靶向治疗的药物是
A. 羟基脲B. 抗CD20单抗
C. 阿糖胞苷D. 伊马替尼
E. 维甲酸4. 患者易并发DIC的原因是
A. 广泛皮肤、黏膜出血B. 血压下降
C. 白血病浸润胸骨D. 浆内颗粒释放
E. 血小板极度降低5. 为确诊DIC还需要检查
A. 白细胞计数 B. 凝血时间 C. 融合基因检测 D.FDP E.D-二聚体6.DIC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 多发性出血倾向B.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C. 常见严重黄疸D.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
E. 抗凝治疗有效7. 经检查患者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1.2g/L,治疗应除外
A. 低分子肝素注射B. 输注冷沉淀
C. 大剂量联合化疗D. 口服维甲酸
E. 抗生素治疗8.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不包括
A. 出血副作用较普通肝素轻B. 与普通肝素一样,也需依赖抗凝血酶Ⅲ发挥作用
C. 血浆半衰期较长D. 需监测APTT以调整用药剂量
E. 较少导致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解析」 答案:1.C 2.B 3.E 4.D 5.E 6.C 7.C 8.D
1. 男,30岁,发热2周,体检:T38℃,皮肤针刺处可见大片瘀斑,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血常规:WBC2.2×109/L、Hb97g/L、PLT14×109/L.骨髓中幼稚细胞占91%,浆内颗粒粗大,POX 染色强阳性。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CD20为淋巴细胞标记,其在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不可能出现阳性。
3. 维甲酸作用于PML/RARA融合基因产生的分子,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因为浆内颗粒释放导致的。
5.D-二聚体升高提示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6.DIC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不出现严重黄疸,故选C.
7. 补充凝血因子、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控制患者DIC表现。8. 低分子肝素作用于Ⅹ因子,应用时不需监测A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