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A. 肽聚酶 B. 外膜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蛋白质
解析: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等,其主要功能为保持菌体固有形态和维持菌体内外的渗透压。2.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制是
A. 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B. 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 抑制细菌mRNA表达D. 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E. 破坏核糖体解析: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而发挥抗菌作用。
3. 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A.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细胞核内DNA
解析:质粒种类繁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 构成,可自我复制,是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能携带多种遗传性状,并可通过结合、转化等方式在菌间传递质粒,而使细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4.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A. 性菌毛 B. 细菌染色体 C. 核蛋白体 D. 质粒 E. 异染颗粒解析:异染颗粒为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特有的胞质颗粒,经亚甲蓝染色呈紫色,此着色特点用于鉴别诊断,且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5~7题共用备选答案)A. 中介体 B. 包涵体 C. 吞噬体 D. 质粒体 E. 异染颗粒
5. 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6. 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
7. 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解析:中介体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关;异染颗粒染色后可鉴别诊断不同细菌,且与耐药性有关;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称为包涵体。
8. 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A. 芽胞 B. 肽聚糖(黏肽) C. 荚膜D. 异染颗粒 E.DNA
解析:荚膜具有黏附宿主细胞和抗吞噬等致病作用以及抗原性。9. 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 抗吞噬性B. 具有毒素活性
C. 耐热性D. 侵袭性E. 遗传性
解析:细菌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其抵抗力远远大于繁殖体,芽胞代表着生物学上灭菌难度的最高点是灭菌效果的指征。参考答案:1.A 2.A 3.C 4.E 5.A 6.E 7.B 8.C 9.C
上一篇:女性生殖系统:葡萄胎诊断治疗
下一篇:女性生殖系统:子宫肌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