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
1. 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A. 膜两侧电位差
B. 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C. 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 末梢膜上化学门控Na+ 通道的数量E. 进入末梢内的Ca2+ 量
2.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A.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 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C.Ca2+ 进入突触前膜末梢
D. 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E. 膜两侧电位差
3. 能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主要离子是A.Na+ B.K+ C.Ca2+ D.Mg2+ E.H+
(4~6题共用备选答案)A.K+ B.H+ C.Ca2+ D.Cl- E.Na+
4. 能够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5. 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6. 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解析:此题为记忆题,是常考点。
7.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A. 产生超极化
B. 释放抑制性递质C. 递质耗竭
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E. 抑制性递质释放减少
解析:突触前抑制是指引起兴奋性突触传递效应减弱的抑制,其原因是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轴-轴突触,当这个神经元的冲动到达,引起轴-轴突触活动时,可使兴奋性突触前末梢动作电位到达所引起的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传递效应减弱。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 复极化 E. 无极化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后膜对Na+ 和K+ 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Na+的内流大于K+ 的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9.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A.Na+ 内流 B.K+ 内流 C.Ca2+ 内流 D.Cl- 内流 E.K+ 外流
10. 属于N1 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的是A. 十烃季铵 B. 阿托品 C. 六烃季铵 D. 酚妥拉明 E. 普萘洛尔
解析:筒箭毒碱能阻断N1 和N2 两种受体的功能,六烃季铵主要阻断N1 受体,而十烃季铵则主要阻断N2 受体。11.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 瞳孔缩小B. 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C. 逼尿肌收缩D. 孕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扩大,逼尿肌舒张,消化道括约肌收缩,平滑肌收缩,孕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无孕者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12. 低血糖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由于释放大量A. 肾上腺素
B. 糖皮质激素C. 胰高血糖素
D.血管加压素E. 降钙素
13. 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超舒张效应的部位是A. 冠状血管
B. 皮肤黏膜血管C. 脑血管
D. 小肠平滑肌E. 腓肠肌
14.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 瞳孔扩大
B. 骨骼肌血管舒张C. 逼尿肌收缩
D. 糖原分解增加E. 消化道括约肌
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缩小,糖原分解下降,骨骼肌血管收缩,消化道括约肌舒张。(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α1 受体 B.α2 受体 C.β1 受体 D.β2 受体 E.β3 受体15. 激活后能促进糖酵解代谢的主要受体是
16. 激活后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主要受体是解析:α1 及α2 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和内脏平滑肌上,β1 受体分布于心肌,β2 受体与糖酵解有关,β3 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中,与脂肪分解代谢有关。
17. 关于人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正确的是A. 先天遗传而获得
B. 后天训练而建立C. 种族共有的
D. 反射弧固定不变E. 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先天获得的,种族共有的初级的神经活动,且反射弧固定不变。18.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 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C. 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 异物接触角膜引起眼睑闭合
E. 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解析: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属于后天训练而得的,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而建立的。
19. 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引起幻觉
B. 引起温度觉C. 引起触觉及温觉
D. 使机体进入睡眠状态E.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解析:特异投射系统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皮层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0. 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是
A. 引起幻觉B. 参与学习与记忆
C. 协调各种感觉在皮层和皮层下结构间的联系D.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E.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活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21.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A. 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B. 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C. 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D. 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 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22.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B. 慢痛
C. 定位不精确D. 一定有牵涉痛
E. 定位准确解析:内脏痛有下列特征:①定位不明确;②发生缓慢,但持续时间长;③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④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
参考答案:1.E 2.C 3.C 4.C 5.D 6.A 7.D 8.B 9.D 10.C 11.D 12.A 13.D 14.C 15.D 16.E 17.B 18.B 19.E 20.E 21.C 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