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相关习题。
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症状。临床以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发病与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长期吸烟或吸入有害气体、刺激性的烟雾和粉尘、大气污染、寒冷、感冒以及过敏因素等均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1. 病理变化
(1)黏膜上皮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纤毛变短、倒伏、稀疏、粘连、甚至脱失形成糜烂。上皮再生时,杯状细胞增多,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2)黏膜下腺体肥大、增生、分泌功能亢进,使浆液腺变为黏液腺。
(3)支气管壁见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4)中、小型支气管的软骨发生变性、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2. 临床病理联系患者因支气管黏膜受炎症的刺激及分泌的黏液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泡沫状,在急性发作期,咳嗽加剧,并出现黏液脓性或脓性痰。支气管的痉挛或狭窄及黏液和渗出物阻塞管腔常致喘息。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干、湿性啰音。
3. 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1)类型及病变 ①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则不明显。②全腺泡型肺气肿: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从终末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如果肺泡间隔破坏较严重,气肿囊腔可融合成直径超过1cm 的大囊泡,形成囊泡性肺气肿。③腺泡周围型肺气肿:也称隔旁肺气肿,病变主要累及肺腺泡远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基本正常。
(2)对机体的影响 ①肺功能降低: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②桶状胸:严重的肺气肿胸廓呈过度吸气状态,胸廓前后径增宽几乎与左右径相等形成桶状胸。肋骨上举肋间隙增宽,膈肌下降。③肺源性心脏病: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床减少和受压,使肺血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源性心脏病。④自发性气胸:肺边缘的肺大泡如发生破裂可引起自发性气胸。
相关习题: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咯痰多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B. 上皮的鳞状化生
C. 黏膜充血水肿
D. 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黏液化生
E. 管壁各层大量炎细胞浸润
答案:D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理变化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再生时杯状细胞增多,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浆液腺黏液化生;管壁各层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病变的气管软骨发生变性、萎缩、钙化甚至骨化。患者咯痰多由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浆液腺黏液化生所致。
2.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常引导起下列哪种肺气肿
A. 腺泡中央型
B. 全腺泡型
C. 腺泡周围型
D. 不规则型
E. 肺大泡
答案:B【解析】α1-抗胰蛋白酶是血清、组织液及炎细胞中多种蛋白酶的抑制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多量弹性蛋白酶。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使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减弱,肺组织中的支撑结构破坏,肺间隔断裂,肺泡融合形成肺气肿,主要为全小叶性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