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病理学知识点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习题
1. 血管的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
(1)脂纹 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脂纹常见于主动脉的后壁和分支的开口处,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镜下病变处可见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可为巨噬细胞源性,也可为肌源性泡沫细胞。
(2)纤维斑块 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纤维斑块的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3)粥样斑块 这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呈瓷白色,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复合病变 粥样斑块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改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2. 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1)心脏的病理变化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区域性心肌梗死。新鲜心肌梗死呈不规则型、黄白色,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陈旧性心肌梗死为灰白色的瘢痕组织取代。光镜下为凝固性坏死,心肌细胞嗜酸性增强,出现肌质凝聚和肌原纤维溶解,肌细胞核消失,间质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前2/3),25%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也易见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的左心室侧壁。(2)肾脏的病理变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梗死,新鲜肾梗死呈三角形,灰白色,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萎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
(3)脑的病理变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和脑出血。脑萎缩表现为大脑皮质变薄、脑回变窄、脑沟变宽且加深、脑的重量减轻。脑软化主要发生于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小动脉瘤可破裂引起脑出血。
相关习题:
1.动脉瘤最好发部位是
A. 肾动脉B. 冠状动脉
C. 主动脉及脑血管D. 下肢动脉
E. 肝动脉答案:C
【解析】动脉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血管,最多见于主动脉和脑动脉。这取决于动脉壁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以及病变动脉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下列哪种病变不会出现
A.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B. 心肌纤维化
C. 心肌糖原沉积D. 心肌代偿性肥大
E. 中性粒细胞浸润答案:C
【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心脏的病变除心肌糖原沉积外,其他心肌组织的变化均可出现。下一篇:肿瘤【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