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考点及试题糖皮质激素类药
1. 药理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在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和肝脏与肌肉的糖原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2)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能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造成负氮平衡;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3)脂肪代谢: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促使四肢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性肥胖。
4)水和电解质代谢:糖皮质激素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保钠排钾作用。此外,有利尿作用,长期用药可造成骨质脱钙。(2)允许作用(permissiveaction)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为允许作用。
(3)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炎症早期,能减轻充血、渗出、水肿,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能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但若使用不当可致感染扩散、影响创面愈合。(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则干扰体液免疫。此作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诱发或加重感染。2)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性症状。
(5)抗休克作用 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机制可能是:①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②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但对外毒素则无防御作用;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和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④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6)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严重感染引起的发热具有高效退热作用。2)血液与造血系统: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但却降低了中性粒细胞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等功能。可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
3)中枢神经系统:可提高中枢的兴奋性,可引起欣快、激动、失眠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能降低大脑的电兴奋阈,促使癫痫发作。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可出现骨质疏松,可出现腰背痛,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等。
5)消化系统:使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增加,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溃疡。2. 临床用途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2)严重感染 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的患者。由于本类药无抗菌抗病毒作用,故对细菌感染,应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一般不用,但严重病毒感染可短期突击使用,病情缓解后即停药。
(3)治疗炎症防止其后遗症 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粘连及瘢痕的形成。(4)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可用于肾病综合征、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5)抗休克治疗 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需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且抗菌药物要先用后停。对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仍是首选。(6)血液病 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等的治疗。
(7)局部应用 接触性皮炎、湿疹、牛皮癣等。
相关习题:
1.女性,27岁,淋雨诱发肺炎,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诊断为感染中毒性休克,除有效抗感染治疗外,还应给予的抢救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苯海拉明
D. 地塞米松
E. 氟轻松
答案:D
【解析】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强大的抗炎作用、抗休克和退热作用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而缓解症状。可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的患者,但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氟轻松虽为糖皮质激素但其主要作为局部外用。
2.治疗暴发性流脑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
A. 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B. 增强抗菌药的杀菌作用
C. 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D. 直接中和细菌内毒素
E. 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答案:E
【解析】暴发型流脑属严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强大的抗炎作用、抗休克和退热作用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而缓解症状。糖皮质激素对致病菌无抑制或杀灭作用,也不能中和细菌内毒素,却能降低机体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