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 体内过程 ] 
  1.吸收:迅速 
  2.部位:胃、小肠上部 t1/2 15min 
  3.经肝脏代谢,剂量大于1g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4.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 
  1.解热镇痛 
  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 
  2.抗炎抗风湿 
  较大剂量: 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3.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一般:延长出血时间;创长期使用:对抗维生素K 凝血障碍 
  3.过敏反应:一般、阿司匹林哮喘 
  4.水杨酸反应 
  5.瑞夷(氏)综合症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 
  [应用]感冒发热、慢性钝痛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时少;大剂量时肝肾损害 
  吲哚美辛(消炎痛) 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 
  [作用特点]: 
  较强的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 
  镇痛:对炎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应用]: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滑囊炎、腱鞘炎、癌性疼痛、不易控制的发热 
  [不良反应]: 
  较多: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损伤、过敏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作用特点]:吸收快,完全, 
  血浆蛋白结合率:99%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 
  [应用]: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轻,偶见视弱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作用特点]:长效、强效、广谱、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