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中西医结合助理 >> 考试资料
中医学审证求因理论
发布时间:2012-10-10        作者: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撇开了复杂的、只有借用微观手段才能看到的病原体,着重把握由病原体所引起的机体的特定反应状态,通过对机体特定反应状态的抽象,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的性质和特点,即从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性上去认识发病的病因,即所谓的审证求因,或辨证求因。中医学的审证求因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特点。

  发病学病因诊断
  中医病因学包括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方面的致病因素。外因包括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所谓的六淫和疠气,内因主要指过分的喜、忧、怒、思、悲、恐、惊内伤七情。不内外因包括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跌打损伤等。这些病因并非如西医病原学所讲的那种客观的、物质的病因。员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病因学创始之初,探索病因的目标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对微观的病原体进行精密、客观的分析研究,而是撇开复杂的、具体的病原体,从病体对致病病因的整体反应状态中,通过对病变反应的抽象来认识病因。病因学中的六淫、七情,就是从机体对致病动因的整体反应状态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的病因。中医学对这些病因并非进行生物学及理化因素的分析研究,而是将这些抽象的病因所致的机体特定性反应作为其致病的性质与特点加以概括,作为临床分析判断这些抽象病因的依据。如六淫中的风邪,其致病特点为风性主动,善行数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的这些表现实为机体发病的临床反应,因此说,中医学的病因学有别于西医生物病因学,而被认为是发病病因学诊断。
  逆向思维诊断法
中医病因学对疾病的认识与判断有别于西医的诊断模式,它并非从致病的病原体着手去分析疾病的特点、规律性及其转归,而是从发病后的病变特点、规律性及转归方面以逆向思维方式去探求病因,这就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逆向思维诊断模式。这种逆向思维的诊断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将病因与其致病特点综合研究和描述,从病人临床表现直接分析判断病因,虽然这种诊断模式缺少精密、客观的量化标准,但中医学对某一抽象病因的致病特点的描述,相当于一个形式化的诊断模型,临床通过类比方法便可作出较为准确的病变诊断。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