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乡镇助理 >> 考试资料
间接灸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发布时间:2012-03-29        作者:
  间接灸的概念及操作方法是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类实践技能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腑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卫人网搜集整理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