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护士执业 >> 考试资料
癌痛的止痛治疗
发布时间:2012-07-09        作者:

  癌痛的止痛治疗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2.1 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消除癌症患者疼痛的奋斗目标。其提出的三级止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的癌前药物治疗准则。也称“按需给药”,即一级止痛:轻度疼痛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二级止痛:中度持续性疼痛或加重,使用弱麻醉剂。如强痛定、可待因、美散痛等。三级止痛:强烈持续性疼痛,使用强麻醉剂,直到疼痛消失。如吗啡、杜冷丁等。其主要给药途径有以下几种:

  2.1.1 消化道给药:药物给药近来提倡口服为主,对慢性癌痛采用布罗芬与美散痛合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用布罗芬600 mg与美散痛2.5~5 mg合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美散痛,而不增加副作用。且对骨转移癌痛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研究中未发现布罗芬对十二指肠粘膜有损伤,认为布罗芬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副作用是可取的。近年来开发的盐酸双氢吗啡控释片,克服了吗啡的某些副反应,又增加了镇痛效果。已成为需要麻醉止痛时的首选药物。不能口服者也可直肠给药。芬太尼、buprenophine也可舌下给药。

  2.1.2 连续皮下或静脉给药:当大量口服止痛药不能控制疼痛时,或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需采用连续皮下或静脉内输入麻醉剂:Sheider评估了这种方法,肯定了其给药的安全性和效能,现已普遍应用。

  2.1.3 皮肤给药:近年来由于皮肤生理研究和制药技术的发展,皮肤与粘膜已经作为给药的新途径。有报道,一次芬太尼贴敷止痛可达72 h.虽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另外,中药外治法能使药物经皮肤吸收,起效快、安全、方便、毒副作用小。用药10 min即可见效,总有效率79.2%[3]。

  2.1.4 病人控制的止痛(Patient Controleel Analgesir,简称PCA):PCA方法1984年在美国被有效地应用。其方法是患者拥有一个用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它可提供麻醉剂的剂量、剂量增减范围和估计2次剂量的间隔最短时间,以及提供一个稳定的注药间隔周期。能更好地取得疼痛控制效果,减少麻醉剂用量,减少副作用。但其缺点是必须有一定设备,且价格昂贵。并可引起药物外渗、静脉炎及感染等。目前已研制出新型控制止病人的痛药泵,分家庭用、护士用及防止用药过量的PCA 3种类型。不仅可防止病人用药过量,还可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持续输液中的止痛药浓度,以维持稳定的止痛效果,防止病人出现剧痛。

  2.1.5 麻醉技术控制癌痛:神经阻滞在晚期癌痛病人中已应用了多年,近年来提倡在早期癌痛患者中应用。通过导管或泵,连续或间断将药物输入硬膜外或鞘内。此法避免了口服给药和其他方法给药的副作用,同时还减少了辅助药物的应用。但也有人报道[1],全身先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病人,脊柱内再给阿片类药物则无治疗效果。

  2.1.6 神经外科技术控制癌痛: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之间某一点切断产生疼痛的途径。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