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急诊患者中,大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例如:患者,男,34岁,骑自行车时摔伤右大腿,伤口大小约9cm×6cm,深达骨膜。由于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呻吟不止,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紧张着急。来急诊室后,我们嘱咐患者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增加恐惧心理,迅速输液、输血、给氧和清创止血。在以上操作治疗中,我们始终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患者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创口手术很顺利。与此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使患者同家属见面,同时也要注意安慰家属,要求家属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焦急、埋怨的表情和态度,对有纠纷因素在内的患者,除了抢救治疗之外,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调解义务,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藏病情,应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夸大或隐藏病情的危害,这也给患者及早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条件。
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
(1)自服者(轻生心理)都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属因素,如失去家庭温暖、吵架、失恋、高考落榜等。例如:患者,男,15岁,因父亲工伤死亡,母亲改嫁,同祖母、叔父一起生活,常遭叔父打骂而忧郁自卑,认为自杀可以解脱苦恼,自服农药被急诊送入院。对这类患者,除了从治疗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养好身体、度过难关外,还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如《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争取早日自立。服毒的患者多数处于狭隘心理状态,心理变化极为复杂,当毒性发作时,又多具有后悔心理,来急诊室就诊时,因碍于面子,故意与医护人员不合作。此时若不做好心理护理,很难取得患者配合,抢救就很难奏效,甚至因此失去有利抢救时间,造成死亡。若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开导,患者多能有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用温和体贴同情的语言去感化患者,不能用刺激性话语,要使患者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在为抢救其生命而尽心尽职地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过,这类患者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家属的安慰,因此做好家属的说服工作尤为重要。
(2)误服者多具有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此时,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所服药物的毒性反应,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至于在某种毒性突然发生时感到恐慌,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常的口服洗胃,若剂量大、病情重者应插管洗胃。
上一篇:急诊患者的常规心理护理
下一篇: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