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猩红热病人的护理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卫人网整理如下: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起病后l~5周可发生变态反应性风湿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是惟一对人类致病的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是本病的致病菌。该菌外界生活力较强,对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以下3种病变:
1.化脓性病变
2.中毒性病变
3.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10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4.流行特征 以春季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2—5天。
2.前驱朝 起病急、畏寒、高热,多为持续性,常伴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咽部红肿、扁桃体发生化脓性炎症。
3.出疹期
1)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皮疹特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伴有痒感。
2)特殊体征:
帕氏线: 腋下、肘窝、腹股沟处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
上一篇:水痘病人的护理
下一篇: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