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护师 >> 考试资料
新生儿败血症
发布时间:2012-06-12        作者:

  初级护师考试新生儿败血症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卫人网整理如下: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未成熟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未愈合的脐部常是细菌侵入门户,加之血液中补体少,白细胞在应激状态下杀菌力下降、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反应差,细菌一旦侵入易导致全身感染。以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途径有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孕妇有明显的感染史,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细菌可通过血行或直接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也可与助产时消毒不严有关。产后感染往往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二)临床表现

  产前、产时感染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产后感染发生在出生后3天以上。表现特点是无特征性,早期表现为精神欠佳、哭声减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动,未成熟儿则表现为体温不升,出现病理性黄疸并随着病情进展而加深,严重者可有惊厥、昏迷、出血、休克、呼吸异常,少数很快发展到循环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核黄疸。

  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坏死性小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109/L或>20×109/L,有中毒颗粒和核左移,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

  2.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严格无菌操作下取血做血培养,血培养和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一致更具有临床意义。血培养阴性也不能排除败血症。脑脊液除培养外还可以直接涂片找细菌。

  3.病原菌抗原检测。

  (四)治疗原则

  1.选用药物敏感的抗生药物

  (1)早期: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血培养结果即应使用抗生素。

  (2)足量、静脉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结合当地菌种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两种抗生素;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3)足疗程: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者需治疗3周以上。

  2.处理局部病灶、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五)护理措施

  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的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但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否则易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保证营养供给,因患儿感染,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加之代谢消耗过多,易发生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所以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每日测体重一次,为病情的转归提供依据。

  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作用,监测患儿的听力及复查尿常规。

  4.清除局部感染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小时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作好抢救准备。

  6.健康教育 作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抗生素治疗过程较长的原因,取得家长合作。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