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考试首页 >> 护士执业 >> 考试资料
渗漏性损伤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2-05-30        作者:

  渗漏性损伤的因素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1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呤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

  1.2 机械因素 机械性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特别是患儿易动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由于病人长期输入,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等处穿刺所致。

  1.3 机体与外环境因素 病人本身血小板数量多,静脉注射部位弯曲,血管充盈度差,病人不合作,尤其患儿头皮静脉比较浅,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由于头皮静脉成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不易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

     
相关文章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