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以及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亦称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依据1.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季节,在发病前2个月内到过疫区,并接触过鼠类或其排泄物。
2. 临床表现 起病急,有“三大主症”和五期经过者可临床诊断。病初的发热、中毒症状、“三痛症”、“三红症”、酒醉貌、皮肤黏膜出血及热退后症状加重和肾脏损害等表现,均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早期尿中有大量蛋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则高度提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确诊需行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
主要预防措施1. 疫情监测 积极做好病情监测、监测鼠密度、鼠带病毒率、易感人群等项工作。
2. 防鼠灭鼠。3. 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4. 疫苗注射 疫区可进行疫苗注射,保护易感人群。沙鼠肾细胞疫苗(Ⅰ型汉滩病毒)和地鼠肾细胞疫苗(Ⅱ型病毒)每次1ml,共三次,一年后加强注射一次。上一篇: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症状
下一篇:儿科疾病:小儿造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