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7日,一般1~2日。症状的轻重缓急与菌群、菌量、机体状况及反应性有关。A 群感染症状最重,D群感染最轻,B群介于二者之间,但易转为慢性。
急性菌痢可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临床上以普通型急性菌痢最常见。1. 普遍型(典型) 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或更多,量少,开始为稀便,很快转变为黏液脓血便,有左下腹压痛,有肠鸣音亢进。
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少数迁延转为慢性。2. 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里急后重不明显。病程3~7日可痊愈。
3. 中毒型 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体温可达40℃以上,以全身毒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常需要用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按其临床表现之不同可分为休克型、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3型。上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
下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