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症状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3日。按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本病分为轻型、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四种临床类型。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9%以上。临床上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患者表现可不明显。部分可有低热、咽痛、咳嗽及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日。(2)败血症期 常无前驱症状突然起病,寒战高热,体温39~40℃,伴头痛、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可有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少数患者脾大。持续1~2日。
(3)脑膜炎期 此期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可出现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患者可有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4)恢复期 患者通常在2~5日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及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患者可出现口唇疱疹。患者一般在1~3周内可痊愈。
暴发型 起病更急,病情变化迅速、严重,病死率高。儿童多见。(1)休克型 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严重中毒症状,感染性休克,皮肤大片瘀斑。
(2)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高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抽搐,严重者发生脑疝。(3)混合型 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和脑膜脑炎型症状,病死率更高。
上一篇: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
下一篇:传染病: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