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平均18~22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庭史。
治疗1. 一般治疗
(1)保持安静及呼吸道畅通。(2)严重者给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
2. 止惊治疗(1)首选地西泮 0.3~0.5mg/kg(最大剂量10mg)静注(每分钟1.2mg),5分钟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肛门灌肠,同样有效,但肌注吸收不佳,最好不用。
(2)苯巴比妥 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15~30mg/kg静注,无效时可再用10mg/kg,但每日维持量为5mg/kg,新生儿破伤风仍应首选地西泮。其他年龄组小儿可用苯巴比妥10mg/kg静注(每分钟不>50mg),必要时20分钟可重复1次。(3)苯妥英钠 适用于惊厥持续状态;当地西泮无效时,可按15~20mg/kg静注,速度为每分钟1mg/kg,最好有心电图监护。
(4)惊厥仍不止时可用硫喷妥钠 10~20mg/kg(最大不超过300mg),配成2.5%溶液,先按5mg/kg缓慢静注,止惊即不再推,余者按每分钟2mg静滴,并根据病情增减速度。(5)无抗惊厥药时,可针刺人中、合谷。
3. 对症治疗高热者宜物理降温(25%~5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敷),也可用安乃近10mg/kg滴鼻、肌注或口服,退热作用较其他解热镇痛药强。
4. 病因治疗。上一篇: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症状
下一篇: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