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1. 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 铁摄入量不足 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3. 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容易缺铁。
4. 铁的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5. 铁的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出铁相对比成人多。每失血1ml则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可致缺铁。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牛奶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此外,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所致慢性失血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病因。
上一篇: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
下一篇:风湿热病因与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