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是指脑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血供不足,而使相应局部的脑组织缺血梗死。
病因1. 动脉壁病变,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
2. 血液成分改变,高凝状态,高血糖,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等。3. 血动力学异常,血流过缓,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于静态发病,约25%患者病前有TIA 史。多数病例的症状在1~3天内达高峰。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当大脑大面积梗死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时,意识不清,甚至出现脑疝,引起死亡。
临床类型(1)完全型 指发病6小时内症状即达高峰者,常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一般较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 局限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3)缓慢进展型 起病2周后症状仍进展,常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或称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出现的神经症状一般在24~ 72小时才恢复,最长可持续3周,不留后遗症。不同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
1)颈内动脉系统(1)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的皮质,深穿支供应内囊前肢和尾状核。皮层支闭塞出现病变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同时伴大小便功能障碍,面部少有受累。
深穿支闭塞出现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和上肢轻瘫,而下肢一般较轻。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及摸索动作、强握反射等。(2)大脑中动脉 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皮层支闭塞出现的偏瘫及感觉障碍以面部和上肢为重,非优势半球可出现对侧偏侧忽视症等体像障碍。深穿支闭塞出现上、下肢程度一致的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和偏盲。
2)椎-基底动脉系统(1)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闭塞出现病变对侧同向偏盲,若在优势半球,还可出现失读、失写、失记等。深穿支闭塞可出现典型的丘脑综合征,对侧深浅及精细感觉消失,伴自发性疼痛,可有轻偏瘫,还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舞蹈、震颤等。
(2)椎-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可出现四肢瘫痪,延髓麻痹、昏迷、常迅速死亡。上一篇:急性脊髓炎治疗
下一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