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我国目前的职业病分为10 大类115 个病种。
工作有关疾病
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然而,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特点
①病因明确;②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③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⑤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职业病管理:包括职业病诊断管理、职业病报告管理及职业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处理办法等。
|
诊断管理 |
◆ 职业病诊断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 采取(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 ◆ 进行诊断时,劳动者本人或用人单位必须提供详细的职业接触史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资料 ◆ 职业病诊断程序:①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出诊断申请;②受理;③现场调查取证;④诊断 |
|
报告管理 |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患者或者疑似职业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具体要求:①急性职业病报告: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后应在12~24 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②非急性职业病报告: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发现或怀疑为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时,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确诊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在十五日内报告,分别填报《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 |
|
治疗、处理 管理 |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和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 |
|
预防管理 |
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防治管理包括:①有害作业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②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③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防治 |
相关习题:
1. 下列哪项不是职业病的特点
A. 病因明确
B. 群体发病
C. 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
D. 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E.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答案:D
2. 急性职业病报告的时限为
A. 8 小时之内 B. 12~24 小时之内 C. 3 天之内 D. 7 天之内 E. 15 天之内
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