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是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
职业性有害因素
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物理性有害因素
|
|
定义 |
对人体的危害 |
|
高温作业 |
高温作业指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
如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
|
噪声 |
指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声音的统称 |
引起听觉外系统损害和听觉系统损害,后者还包括暂时性听阈位移和永久性听阈位移 |
|
非电离辐射 |
指量子能量<12eV 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如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微波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等改变;红外、紫外辐射和激光均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有损伤作用 |
化学性有害因素
|
|
定义 |
特点 |
|
毒物 |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
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可因毒物本身毒性及其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各异,所引起的职业中毒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造成损害 |
|
粉尘 |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um 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 在5um 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
生物性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工作环境中危害职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
|
职业人群 |
易受的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
|
从事畜牧业、兽医、屠宰、牲畜检疫、毛纺及皮革等职业人群 |
感染炭疽致炭疽病或感染布氏杆菌致布氏杆菌病 |
|
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采药的职业人群,以及进驻森林区的部队人员 |
有机会接触或感染森林脑炎病毒,从而引起森林脑炎 |
|
医护人员 |
接触患者引起细菌、病毒性感染等 |
|
农民、井下矿工、下水道清理工以及海边娱乐场的 工作人员 |
有较多机会感染钩虫病等 |
不良生理、心理性有害因素
|
|
定义 |
危害 |
|
不良职业性生理因素 |
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人体工程问题而出现的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
如强制体位所致疾患,个别器官紧张所致疾患和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等 |
|
不良职业性心理因素 |
当职业或工作的需要与作业者的完成能力、适应能力和认识之间出现可察觉的不平衡时,作业者可因此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此时的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一种工作中的社会心理不良刺激,称之为不良职业性心理因素 |
如职业紧张,它是在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不平衡或个体需求满足时出现,并产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
相关习题:
高温作业是指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
A. 1℃或1℃以上
B. 2℃或2℃以上
C. 3℃或3℃以上
D. 4℃或4℃以上
E. 5℃或5℃以上
答案:B

